不與造句
“不與”的解釋
201、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后,淚痕和酒,沾了雙羅袖。晏幾道
202、這不與追隨天賜之福自相矛盾嗎?
203、左邊黑龍被斷在里面之后,不得不與白棋對殺.
204、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木蘭雙槳夢中云,小橫陳,卻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姜夔
205、你為了不與這個世界分隔,于是強忍淚水,也加入到歡樂的人群中,你笑著、跳著,好像看上去和別人一樣了,但只有你自己清楚地知道,你的心在流著血,每流一滴都是那么疼……?????龐婕蕾
206、不論外面如何改朝換代,時光變遷,我永遠,也不與你分開。君sola
207、你想使用的方法,實際上是一個拓撲學的定理,你不能找到一個不與z軸相交的,且以這個圓盤為界的曲面。
208、如果我特別想念、看重的人,卻遲遲不與我聯系,我就會當那個人死了,便每天為那個人寫悼念文,直到有一天,那個人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我又把那些悼念文變成情詩,也許這就是我處理時光的方式吧。飛機的壞品位
209、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于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亦義也。文天祥
210、先生何不與世沉浮?三閭大夫曰: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染塵埃。
211、白氏后期閑適詩風,浮華刊落,不與物凝滯,超然有抱道君子之風;先生近年深居簡出,俗務無以攖懷,日以書畫自娛,亦頗有適然之志。
212、當戊戌年間,兩人評騭中國報界,以之為第一,而《時務報》不與焉,亦可以見其價值矣。
213、實際上,現實中暴露出來的種種誠信問題,無不與虛名牟利、虛美隱惡、虛情假意這類社風、政風息息相關。
214、其實,胸懷社稷,心系蒼生,指陳得失,痛砭時弊,不與世浮沉,不同流合污,做社會航船的。
215、他的脾氣也出奇地好,就是玩笑開過頭,他總是微微笑笑,從來不與人板面孔。
216、住在球場橫街的王先生、黃先生稱,陳紅兩天來喝酒,時間都超過8小時,而且坐下就不動,自斟自飲不與人講話。
217、從胡適對于自己的進退出處,完全不與顧頡剛坦誠以言,即可以想見,顧頡剛這一番話,胡適大概聽不進去。
218、反觀女主角田心,不僅沒有任何心機,而在待人處事方面,總是往好的方面想,不與人為敵,十分善良。
219、玉山官邸傳出警衛官中彈身亡之初,臺當局“國安局”防堵消息外泄,不僅使出障眼法希望外界以為是臺“公賣局”出事,也不與警方配合。
220、東漢時有一個叫馮異的大將軍,平定叛亂,戰功卓著,當朝廷論功行賞時,他卻獨自坐在大樹底下,不與人爭功,于是人們將他譽為“大樹將軍”。
221、隨著時代變遷,消費者的需求會變化,如果一些非遺項目墨守陳規,在產品設計、營銷等方面不與時俱進,難免陷入無人問津的“僵局”。
222、倡議發出以后,社會對老年人錯峰晨練遛早兒,不與年輕人搶公交的行為表達了由衷的贊嘆。
223、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
224、他又是一個“頗負才氣”的人,做吏部尚書時,“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一揮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內心里對他很不滿。
225、上共同的特點,是甘于寂寞,坐得“冷板凳”,執著于學問鍥而不舍,而少受浮華塵世之攪擾;二老在為人上共同的特點,是敢說真話,直抒己見,不與時俯仰。
226、“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227、然而,“強按牛頭喝水”的背景音,不論如何花樣百出,無不與獵取商業利益息息相關,無異于鄉間農戶讓雞舍的電燈晝夜長明,為的是人為催蛋。
228、魯藝的新校址橋兒溝,緊鄰農民的場院,但不少教師卻關在自己的窯洞里,不與農民往來。
229、“拔葵去織”是不留自留地,不與民爭利的意思;“三惑”是指酒、色、財三種惑人之物;“四知”則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230、經了解,鄧杰是湖南籍人,來長春從事制售假車牌已經有多年,但該人蹤跡詭秘,從不與外人接觸,他只和老鄉或特別熟悉的朋友做假車牌生意。
231、村民過上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三多生活”,關鍵是村干部要吃苦在前,不與領導攀“高親”,而與村民攀“低親”,使基層黨組織根牢蒂固。
232、這首詩提醒讀者,須從“荒唐”結局看女兒悲劇,須從“辛酸”淚眼看作者難言之隱,不與作者同“癡”,是解不得書中別裁之“味”的。
233、自賣之后,任隨買主管業,不與躍龍父子相干。
234、重慶的喀斯特不像桂林那樣優美,詩情畫意,卻犀角燭怪,不與眾同。
235、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36、這個后果很嚴重,孫子兵法說“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237、按有關典籍的描述,遠古時代是“眾人不與政,聞君過則誹謗”,“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
238、“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