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造句
“一尺”的解釋
101、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當那些貪官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的時候,也不敢報警,只是認為中國的銀行不可靠,所以很多貪官都開始將贓款轉移到國外銀行。
102、山林中,下起了冬天里的第一場大雪,整個山林白雪皚皚,院子里的積雪,達一尺多深。
10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與敵相激相蕩的過程中厚了心繭、鈍了眼神,再也認不出,對鏡拈花時已成一副情敵模樣。
104、當然見過,很可怕的,腦袋有碌碡那么大,獠牙有一尺多長,爪子有像剛磨過的鋼刀一樣利。
105、發長一尺有余,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征。
106、《周髀算經》說:以八尺之表,則夏至時日影最短,為一尺五寸,冬至日之影最長,為一丈三尺。
107、最早的京胡擔子,全長只有一尺四寸五分(按木工營造尺),琴筒內膛直徑為一寸三分。
108、在方雷的注視下,這只青蝎子手舞足蹈的揚起大鉗,將身下一塊一尺寬的厚骨夾斷,不得不說他的大螯孔武有力,如果方雷被他攔腰夾住,絕不可能幸存下來。
109、有一股法力暗涌,猴子手中的棍子陡然增長一尺,而棍子上的血紅色也更加濃艷,看起來詭異萬分。
110、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菩薩又有先見。
111、想不到‘羅剎’竟然厲害一至于斯,真是應證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說法。
112、刀身長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寬處為一寸二分。
113、傳說楚國西方山中有種稱為“山魈“的怪物,獨腿身長一尺有余,人們十分懼怕它,因為誰一旦冒犯,就會染上寒熱病。
114、干旱水源的神力開始最大施展幅度火力全開,逐鹿原上淹灌的黃河河水稍稍沒過她的膝蓋之時,便往下消沉一尺,再淹沒,再消沉,再淹沒,再消沉……
115、生雞剁為大塊,以熱油反復澆灼,至熟,盛以一尺二寸的大盤,蘸花椒鹽吃,皮酥肉嫩。
116、不過小笨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把吃的裝進了咬咬樂,你不照樣吃的很香。
117、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一根秦代木尺,一尺長近24厘米。
118、大弦高一尺半,弦桿用檀木制作,里弦用牛筋,外弦用絲質老弦,共鳴箱用紅椿木,中間挖成橢圓形,面板用薄桐木板黏合。
119、老張看到一騎自行車女子躺在路口,而本該直行的“中環”公交車急轉彎,“拐的挺急,左邊轱轆能翹起一尺高,像‘飛車走壁’似的!”。
120、李炙一張口,一只小小的鑲黃葫蘆從他的口內飛了出來,落到手里就長到一尺高。
121、這是在稻田照的,秧苗有了一尺余深,他們站在斗渠上,在她旁邊的應該是王強,看去他在花甲之年了,頭發半白,戴眼鏡。
12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問題在網娛智信輿情管理系統看來,并非是無解的。
123、在清朝中期鄭板橋寫過一個潤例,大體是說一尺多少錢,但凡求畫一定進行這樣的計算,請客、托人情都不接受。
124、一聲輕響,一尺粗細的楓樹被水箭當中穿過,留下一個黑沉沉的洞口。
125、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輕易就被對策消解,這往往并不是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是因為積弊太深,沉疴難起。
126、只見趙敏兒在一張放置在書案上的一尺見方的紙張上面,用她蠅頭小楷的筆法,寫到了如下的內容:適應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127、如果不是當初這個打算,我可能至今連一斗米一尺布的價格都搞不清楚,就像書院里的那些個學子們,目光只放在經史子集、四書五經,張口便是子曰詩云。
128、李雪鱗將勾針穿上在沸水中煮過的棉線,開始縫合那道有一尺長,深可見骨的傷口。
129、警察又在后窗臺上搜得了兇犯遺留的一個長約一尺六寸、圓徑為七分的鐵棍,一頭帶有血跡,無疑這就是作案工具。
130、平陳后,廢周玉尺律,便用此鐵尺律,以一尺二寸即為市尺。
131、也希望風含笑同學繼續努力,百尺竿頭再上一尺,成為我們班的甚至是年級的為我們初三為我們水澤初中再創造一個奇跡。
132、有了上次被人發現的教訓,涂飛此刻就變得更加小心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玩家里藏龍臥虎,保不準就有其他的包子西施隱藏在其中。
133、質樸的山里人最重感情,你敬他一尺,他就回敬你一丈,而他們對我們的一項特殊饋贈,就是“電騾子”的稱呼。
134、郭師傅嫻熟地把手上的面條揮舞起來,面條時而如波浪滾滾,時而又繃直了如無堅不摧的金箍棒,不消一會兒,就成了一摞一尺長、一指闊的寬面。
135、生小穗子的那天,正好趕上開鐮,那年的收成真好呵,谷穗足有一尺長。
136、每個人拳頭緊握,劍不離胸前一尺,屏聲靜氣看著單枕才家那扇薄薄的板門,提防妖怪猛然躍出發標。
137、它是宋朝的簡體字,還有個外號,叫“尺二秀才”,一尺兩寸的秀才,就是這個字。
138、同樣是短刀的一種,刀身長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鋒與刃尖之間有三個凹形齒口,刀刃非常鋒利,鐵護手呈“S”。
139、任爾魔高一尺,我只道高一丈!一念及此,項羽想也不想得就從腰間拔出了那根本連兵刃都算不上的天雷無妄。
140、據說建造皇宮時,緬甸國向明朝廷進貢了一塊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門檻,但一個木匠不留神鋸錯了,短了一尺多。
141、致八位里長,第一件差事,調齊人手伐木,挖窯,燒陶!陶管每節長四尺,粗一尺。
142、前面已失的徽宗題字部分加卷后跋文,是符合這一尺寸的。
143、可是那石塊連那沈姓修士周身一尺都沒有靠近,立時就被震成了敷粉。
144、高粱一般長得比人高,大人們右手手持鐮刀把高粱穗兒勾過來,左手握住高粱穗兒下面一尺左右的位置,再拿鐮刀斜角往下砍,成熟的高粱穗兒就砍下來了。
145、而我到墾區調研時卻發現,由于普遍采用大農機深耕,種植活土層都在一尺以上,保溫、保墑、透氣性好,糧食產量畝均比地方高出100斤以上。
146、據說建造皇宮時,緬甸國向明朝進貢了一塊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門檻,但一個木匠不留神鋸錯了,短了一尺多。
147、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居民開動腦筋想出了防賊法。
148、鍋與鍋之間還嵌入湯窩,鍋口一尺四寸的鐵鍋叫尺四鍋,一尺六寸的鐵鍋叫尺六鍋,一尺八寸的鐵鍋叫尺八鍋。
149、由于騰沖城內街巷稠密,房屋相連,日軍利用民房家家設防,巷巷筑堡,戰斗慘烈,每進一尺,都要付出慘烈的代價。
150、搶修子堤!挖導浸溝!垸內受漬、無土可取,挖大堤內肩就近取土!確保“水漲一寸,堤高一尺”!惡浪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