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的詩句
悲秋的詩句
秋風來了,帶著刺骨的寒意,枯黃的葉在寒風中簌簌,四季在此時格外分明,一如不能自抑的.情緒,終于找到了突破口,一瀉到底。
1.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2.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3.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楊萬里《初秋行圃》
4.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趙秉文《大江東去·用東坡先生韻》
5.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6.一輪秋影轉金波。——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7.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望洞庭>
8.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
9.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蘇軾《念奴嬌·中秋》
10.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11.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1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13.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14.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李白《烏棲曲》
15.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趙嘏《長安晚秋》
16.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始安秋日>
17.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宣城郡內登望>
18.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19.月到東南秋正半。——王國維《蝶戀花·月到東南秋正半》
20.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21.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蘇軾《趙昌寒菊》
22.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23.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24.照影弄妝嬌欲語。——晏幾道《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
25.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馬戴《灞上秋居》
26.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辭》
27.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劉禹錫《秋詞二首》
28.燒痕殘碧盡,霜影亂紅凋。——納蘭性德《風流子·秋郊即事》
29.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杜甫《宿府》
30.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宋·辛棄疾《滿江紅·游南巖和范廓之韻》
31.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秋涼晚步>
32.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33.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34.黃昏疏雨濕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35.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36.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王維《歸嵩山作》
37.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晉·陶潛
38.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曾幾《蘇秀道中》
39.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戰國楚·宋玉《九辯》
40.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南唐·李璟《浣溪沙》
4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4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43.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納蘭性德《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44.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戚繼光《望闕臺》
45.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46.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7.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宋·秦觀《秋日》
48.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9.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阿誰。——<虞美人>
50.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51.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唐·劉得仁《池上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