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的詩句
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的詩句
欲將我心寄明月,又恐明月照我不肯還,欲將明月寄相思的詩句,又恐相思使人憂。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中秋》(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旅思》臺灣民謠: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1.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2.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3.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 王昌齡《出塞二首》
4.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5.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6.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 劉禹錫《望洞庭》
7.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8.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9.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
10.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 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11.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 李白《渡荊門送別》
12.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13.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書懷》
14.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15.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王維《竹里館》
16.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7.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18.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溫庭筠《商山早行》
19.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 張泌《寄人》
20.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 卓文君《白頭吟》
21.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 劉方平《夜月 》
22.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23.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4.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5.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 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26.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 陸游《游山西村》
27.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
28.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29.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 納蘭性德《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30.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 林杰《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