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第一首)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孟浩然
(第二首)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看那山間繚繞的云霧,
時而飄拂在你身邊,
使你猶如身入仙境;
時而似高山瀑布從天飛落;
時而似大海波濤翻翻滾滾,
忽而又云消霧散,
一露廬山雄姿……
云霧繞山間,
你漫步在崎嶇的小路上,
小路彎彎曲曲,
你不可能走的很快,
山間小路,
可能向上望看不到山巔,
朝下望也許是萬底深淵,
也可能茂盛的叢林,
也可能秋色的紅葉,
陶醉著你的雙眼,
也可見到了很多,
你從來沒有見過的小鳥,
在你的眼前飛來飛去,
全是美好的景色。
云霧彌漫繞山間,
它是仙境再現,
也是山野的一種最佳景致,
一年四季,
變幻著不同的情景,
攝影師站在同一個地方,
可以拍出一年四季,
變化多端的美麗景色,
一個美的場景,
就可以提高攝影者的技巧和絕佳視角。
詩人在領略了云霧彌漫的山野,
會激發出靈感,
創作出詩歌絕唱。
同樣是精神食糧,
各人吸收著各自不同的營養。
(第三首)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亂云飛渡”景色,
是仙人洞地形生成的云,
佇立在仙人洞前,
瞻望遠處九江市翡翠般的`原野時,
一縷縷潔白的云掠過蒼翠的樹丫,
又急急飛過仙人洞直上青天。
當“亂云飛渡”時候,
彌漫的濃霧遮住天空的驕陽,
我們的身影便會出現在,
如同神話般的云霧里,
影子環繞著兩圈五色的光環,
頗似菩薩額前的“靈光”。
她是高山云霧中出現的一種奇特光學現象,
乃是廬山云霧的奇觀!
“瀑布云”來臨時,
整個云流連錦不斷,
猶如天幕下幔,
云流下伸幾百尺才消散。
她氣勢磅礴,
宏偉客觀,
正如詩仙李白所描述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第四首)描寫云霧迷蒙的詩句
云霧起圣燈,似氣似煙,非氣非煙。
渾渾然無影無形,茫茫然無沿無邊,
寂寂然無語無聲,飄飄然無重無輕,悠悠然無軟無硬。
薄則淡淡,蟄伏于水土之表。
厚則濃濃,覆蓋于山之巔。
細則絲絲,幽游于巖之隙。
粗則穰穰,橫枕于山腳之下。
大則瀚瀚,彌漫于浩天之上;
小則片片,漂移于山崖之畔。
實則盈盈,充溢于林谷之內;
虛則渺渺,恍惚于有無之處。
疾則匆匆,往復于倏忽之瞬。
遲則緩緩,徘徊于攀步之間。
圓而無弧,方而無框。
白而不潔,濁而不清。
行而有跡,聽而無音。
驅之不去,招之不來。
斥之不語,呼之不應。
統而觀之,似識非識,
細而察之,似知非知。
惟于濃淡幻化之中,品察其魔魅之力。
圣燈云霧淡源于溫濕之表,起于林莽之間。
初則淡淡薄薄,如絮如棉。
繼則縹縹,如氣如煙。
出壑口,貼石巖,
侵淫山谷,彌漫峰巒。
壅壅翡翠,茫茫散花。
欲煮紫石,欲薰丹霞。
輕織幔幔,巧布羅紗。
誘崗巒換位,隱約而走。
惑峰嶺易容,含嬌而行。
迷迷茫茫,草似樹長。
朦朦朧朧,山戲峰狎。
壑,不再有其深。
溝,不再有其幽。
山,不再有其高。
峰,不再有其險。
舍身之巖,若沐江南煙雨。
云壑之寺,似落瑤池樓臺。
寺廟之周徐升紫氣,蓬蕊芬芳四溢清香。
峰隨霧卷而變,景隨靄旋而新。
幻化之妙,觀之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