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端午節古詩句

    端午節古詩句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端午節古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1、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云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注釋

      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端午:是民間節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碧紈(wàn):指的是綠色薄綢。

      芳蘭:是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流香漲膩:指的是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小符”句:這一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云鬟(huán):女子的發髻。

      2、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注釋

      ①乙卯:指的是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又因為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

      ②棕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古時又稱其角黍。為什么端午佳節要吃粽子?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③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據說是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于帽子上。危冠:高冠。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一詩云:“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云之崔鬼。”

      ④儲藥:古人把五月視為惡日。

      3、午日觀競渡

      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譯文

      在端午節這一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從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國的風俗至今仍存。閑暇的日子正適合在江亭喝酒聚會,誦讀《離騷》,哪覺得其中的憂愁。

      注釋

      ①午日:端午節這一天。

      ②駭:即驚駭。

      ③木蘭舟:這里指的是龍舟。

      ④青漢:即云霄。

      ⑤殷:震動。

      ⑥終古:從古至今。

      ⑦暇日:指的是空閑。

      ⑧高會:指的是端午節會船競渡。

    上一篇:拜倫著名的詩句 下一篇:七夕詩句句子
    *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關于端午節古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1、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