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幽靜的詩句
描寫幽靜的詩句
幽靜,指一個地方幽冷寂靜。那么,描寫幽靜的詩句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收集了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入若邪溪》[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
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
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
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
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
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
共醉重陽節。
附:《秋登萬山寄張五》賞析
這是詩人秋天登覽萬山寄給他的朋友張五的一首五言古詩,描繪了登高遠眺的景色,并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情思飄逸而真摯,景物疏淡而優美,是孟詩代表作之一。
萬山,又名漢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與萬山相望。張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鄉好友,隱居于襄陽峴山附近的白鶴山。
開頭兩句點出張五及其隱居之所,然后想象居住于北山白云深處的張五。晉代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詩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似由此脫化而來,勾劃出了怡然自樂的隱者的形象。三、四兩句寫登山相望的情思。在晴朗的秋天,詩人登上萬山,遙望隱居在遠山的友人,只看見雁群向天邊飛去。詩人的心也仿佛隨之飛到了友人的'身旁。
思念之情,躍然紙上。黃昏時分,詩人心頭不禁泛起縷縷愁思。清秋季節愈發勾起詩人登高相望的興致。
因此特地寄了這首詩,約他到重陽節同來登高,從而點明了題意。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描繪詩人登上高丘,縱目遠眺所見到的景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下暮歸的村人。有的在江邊行走,有的在渡口停歇待渡。紛亂的人群襯托出詩人不見友人的惆悵心情。接著詩人放眼向遠處望去,眼前是一片蒼茫的景色:遠處的樹木顯得很矮小,好像薺菜一樣,而停泊在江邊的小船卻象一彎新月。從而揭示出詩人在朦朧的暮色中感到茫遠、孤寂的心境。
這四句詩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界的景象,自然,平淡,而又富有情味。
結尾兩句用“何當”一轉,以“重陽節”照應開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說明了寄詩的原因,表現出他們友情的真摯。
這首詩先寫因懷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致描寫,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善于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由近及遠,用寫意法構成了一幅水墨畫。在這幅畫面上,點綴著暮歸村人、平沙渡頭、天邊樹影、江畔小舟,同時將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寫的景物之中,從而創造出一個幽遠、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