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描寫蘇軾三年級的詩句

    描寫蘇軾三年級的詩句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下面是關于描寫蘇軾三年級的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⑵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⑶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凍寒冷,堅強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劉景文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深秋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與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與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與堅貞的`節操。

      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荷與菊是歷代詩家的吟詠對象,常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為什么此詩一開頭卻高度概括地描繪了荷敗菊殘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畫面?這全然是為了強調與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黃橘綠之時。雖然橙與橘相提并論,但事實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為“橘”象征著許多美德,故屈原寫《橘頌》而頌之,主要贊其“獨立不遷”、“精色內白”、“秉德無私”、“行比伯夷”。此詩的結句正有此意,在表達上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爐,含蓄地贊揚了劉景文的品格與秉性。

      飲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蘇軾【宋代】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④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⑥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上一篇:立春的詩句 下一篇:長相思經典詩句
    *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下面是關于描寫蘇軾三年級的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