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大海的詩句古詩詞
贊美大海的詩句古詩詞
古代中就有不少贊美大海的詩句,這些古詩把大海的景象放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感受它的壯闊。
贊美大海的古詩詞詩句
1、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白居易《題海圖屏風》
2、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4、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5、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韓愈《精衛填海》
6、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靈隱寺》
7、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大月光團圓。——黃遵憲《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8、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9、山水繞城春作漲,江濤入海夜通潮。——陳子瀾《恩波橋詩》
10、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蘇軾《臨江仙》
11、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梁啟超《太平洋遇雨》
12、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1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14、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輪征。柳永《煮海歌》
1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鵲樓》
16、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長歌行》
17、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1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9、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錢起《送僧歸日本》
20、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李夢陽《泰山》
2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2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古》
2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5、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擴展閱讀--使至塞上賞析
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燕瑾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后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里說的那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