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詩詞(共2414首)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1843
《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還雨二首》 宋·黃庭堅
當年游俠成都路,黃犬蒼鷹伐狐兔。
二十始肯為儒生,行尋丈人奉巾屨。
千江渺然萬山阻,抱衣一囊遍處處。
或持劍掛宰上回,亦有酒罷壺中去。
昨來禪榻寄曲肱,上雨傍風破環堵。
何時鯤化北溟波,好在豹隱南山霧。
1844
《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還雨二首》 宋·黃庭堅
范侯來尋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脫兔。
衣囊夜雨寄禪家,行潦升階漂兩屨。
遣悶悶不離眼前,避愁愁已知人處。
慶公憂民苗未立,旻公憂木水推去。
兩禪有意開壽域,歲晚筑室當百堵。
他時無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