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流水聲中響緯車,板橋春暗樹無花。風前何處香來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孤舟山水雪晴時,看到梅花一萬枝。東崦題詩西崦醉,等閑忘卻故人期。
隔江寒霧隱樓臺,遠逐鐘聲放艇來。亂后不知僧已去,幾堆紅葉寺門開。
人睡蕭蕭院落空,未秋愁已怯梧桐。夜長猶幸西軒雨,一半聽時在醉中。
飛蟲繞燭夢回遲,荷葉齊鳴雨一池。不為素紈猶在手,定疑秋夜乍寒時。
昔年花發要人催,今日無人花自開。猶有園丁憐國色,時容閑客借看來。
水柵孤燈照客舟,江南誰解唱《甘州》。尋常醉賞尊前曲,何似今朝聽得愁。
畫圖忽見白云峰,茶屋香臺樹幾重。身若在師行道處,晚來唯訝不聞鐘。
叢筿倚喬柯,秋陰雨尚多。風霜莫搖落,留蔭石邊莎。
風起澗聲亂,景寒云氣深。山人歸臥晚,詩意滿秋林。
前林遠杵歇,別院疏鐘起。行人與居人,同在秋云里。
高嶺冒層嵐,疏林逗殘照。何處覓孫登,云間聽長嘯。
莫掃雨余綠,任滿閑階路。留著落來花,春泥免相污。
綠觴卷高葉,醉吸清香度。酒瀉正何如,風傾曉盤露。
幽禽雨中響,門掩春塘綠。思君暮不來,應伴山僧宿。
尋鐘入蒼茫,一澗復一崦。落葉去方深,山扉雨中掩。
松頭急風回,飛雨不到面。何處豁清愁,千山一人見。
幾日纜歸舟,同君野寺游。舊懷言未盡,不是雨相留。
靈篆貯紗囊,熏風綠鬢傍。從今能鎮膽,不怯睡空房。
臂頭長命縷,百結更雙蟠。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釧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