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初看臥波影,應恐雨崇朝。過澗尋師去,端如度石橋。
堂前參未退,立到雪深時。一夜山中冷,無人祇自知。
演漾弄晴暉,江山秋斂霏。我吟康樂句,日暮澹忘歸。
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濕。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
風生百獸低,欲吼空山夜。疑是天目巖,飛來此山下。
君不見陳孟公,一生愛酒稱豪雄。君不見揚子云,三世執戟徒工文。得失如今兩何有,勸君相逢且相壽。試看六印盡垂腰,何似一卮長在手。
夕臥白云合,朝起白云開。惟有心長在,不隨云去來。
四更棲鳥驚,山白初上月。起開東閣看,正在云峰缺。
長溪如白虹,分走荊霅派。具區納群流,襟帶三郡界。太虛混鴻蒙,元氣流沆瀣。初疑溟渤寬,稍覺云夢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