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王謝池臺兩岸空,水禽爭哢夕陽中。麗華妖血流難盡,化作荷花別樣紅。
掃閣焚香晝卷帷,綠槐疏雨夏初時。客憂何物能消遣,一帙蘇州刺史詩。
漏屋雞鳴起濕煙,蹇驢難借強朝天。卻思春水江南岸,閑聽篷聲臥釣船。
楊柳無煙江水長,鄰家風雨杏餳香。逢君共把金陵酒,忙卻今朝在異鄉。
看花無計作閑身,塵土余杭暗度春。不見花開莫惆悵,花飛還得免愁人。
曾約春深到鳳臺,君今不到只書來。滿椷離恨床頭放,一度相思一展開。
春云晻靄澗奔渾,風雨行人過一村。不似家山深竹里,乳鳩啼午未開門。
底事鄉書累日修,路長唯恐有沉浮。還憂得到家添憶,不敢多言客里愁。
惆悵江東日暮云,我來君去苦離群。不知此日君思我,還似當時我憶君。
楚天無物不堪詩,登眺唯愁動遠思。秋樹江山人別后,夕陽樓閣雨晴時。
玉堂罷直發如絲,華蓋當頭戴笠時。丁令去來滄海變,人間零落鶴巢詩。
江頭斜日草初薰,日斷歸鴻隔楚云。舊日因居相近住,每思家處獨思君。
客中皆念客中身,唯汝相逢意更親。不向燈前聽吳語,何由知是故鄉人。
花落春衫試剪裁,石頭城下楚帆開。憑誰為報清江吏,麥雉鳴時縣令來。
送春風雨苦潺潺,得告今朝免綴班。臥聽鳩啼花落盡,此身如在故園間。
客起燈前夢尚迷,滿樓殘月曉風西。應知野寺非山店,只聽鐘聲不聽雞。
青山樓閣楚江東,身在蒼茫晚色中。故國自遙難望見,不關春樹雨溟蒙。
小殿珠簾散柳絲,東宮初退講筵時。不材未敢修封事,把筆閑題應教詩。
沽酒來尋水驛門,鄰船燈火語黃昏。今朝始覺離鄉遠,身在丹陽郭外村。
同上高亭一賦詩,喜逢君是謫歸時。不然此日登臨處,應望天涯有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