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暫出城門蹋青草,遠于林下見春山。應須韋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閑。
廉纖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間蚯蚓鳴。投竿跨馬蹋歸路,才到城門打鼓聲。
昔者誰能比,今來事不同。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風。架倒藤全落,籬崩竹半空。寧須惆悵立,翻覆本無窮。
喜君眸子重清朗,攜手城南歷舊游。忽見孟生題竹處,相看淚落不能收。
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無心花里鳥,更與盡情啼。
浮艷侵天難就看,清香撲地只遙聞。春風也是多情思,故揀繁枝折贈君。
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白布長衫紫領巾,差科未動是閑人。麥苗含穟桑生葚,共向田頭樂社神。
乍似上青冥,初疑躡菡萏。自無飛仙骨,欲度何由敢。
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
朝游孤嶼南,暮戲孤嶼北。所以孤嶼鳥,與公盡相識。
非鑄復非熔,泓澄忽此逢。魚蝦不用避,只是照蛟龍。
郡樓乘曉上,盡日不能回。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
源上花初發,公應日日來。丁寧紅與紫,慎莫一時開。
詠物
柳巷還飛絮,春馀幾許時。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
罫布畦堪數,枝分水莫尋。魚肥知已秀,鶴沒覺初深。
風雨秋池上,高荷蓋水繁。未諳鳴摵摵,那似卷翻翻。
無塵從不掃,有鳥莫令彈。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
新月迎宵掛,晴云到晚留。為遮西望眼,終是懶回頭。
聞說游湖棹,尋常到此回。應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