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暮塵飄盡客愁長,來叩禪關月滿廊。宋玉逢秋空雪涕,凈名無地可容床。高云覆檻千巖樹,疏磬含風一夜霜。回首故園紅葉外,只將多病告醫王。
曉傍疏林露滿巾,碧山秋寺屬閑人。溪頭盡日看紅葉,卻笑高僧衣有塵。
郡齊秋盡一江橫,頻命郎官地更清。星月去隨新詔動,旌旗遙映故山明。詩尋片石依依晚,帆掛孤云杳杳輕。想到釣臺逢竹馬,只應歌詠伴猿聲。
門外煙橫載酒船,謝公攜客醉華筵。尋花偶坐將軍樹,飲酒方重刺史天。幾曲艷歌春色里,數行高鳥暮云邊。分明聽得輿人語,愿及行春更一年。
童稚苦相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云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飄空。
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