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的詩詞(共353首)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202
《答賈支使寄鶴》 唐·薛能
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清冥。
何年厚祿曾居衛,幾世前身本姓丁。
幸有遠云兼遠水,莫臨華表望華亭。
勞君贈我清歌侶,將去田園夜坐聽。
203
《失鶴二首》 唐·薛能
偶背雕籠與我違,四方端佇竟忘歸。
誰家白日云間見,何處滄洲雨里飛。
曾啄稻粱殘粒在,舊翹泥潦半蹤稀。
204
《使院栽葦》 唐·薛能
戛戛復差差,一叢千萬枝。
格如僧住處,栽得吏閑時。
筍自廳中出,根從府外移。
從軍無宿例,空想夜風吹。
205
《新柳》 唐·薛能
輕輕須重不須輕,眾木難成獨早成。
柔性定勝剛性立,一枝還引萬枝生。
天鐘和氣元無力,時遇風光別有情。
誰道少逢知己用,將軍因此建雄名。
樂府柳樹
206
《行徑》 唐·薛能
盤徑入依依,旋驚幽鳥飛。
尋多苔色古,踏碎籜聲微。
鞭節橫妨戶,枝梢動拂衣。
前溪聞到處,應接釣魚磯。
207
《碧鮮亭春題竹》 唐·薛能
竹少竹更重,碧鮮疆更名。
有欄常憑立,無徑獨穿行。
夕月陰何亂,春風葉盡輕。
已聞圖畫客,兼寫薛先生。
208
《詠夾徑菊》 唐·薛能
夾徑盡黃英,不通人并行。
幾曾相對綻,元自兩行生。
叢比高低等,香連左右并。
畔搖風勢斷,中夾日華明。
間隔蛩吟隔,交橫蝶亂橫。
頻應泛桑落,摘處近前楹。
209
《送崔學士赴東川》 唐·薛能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酂侯且蜀侯,導騎已多行劍閣,親軍全到近綿州。
文翁勸學人應戀,魏絳和戎戍自休。
唯有夜樽歡莫厭,廟堂他日少閑游。
210
《題褒城驛池》 唐·薛能
池館通秦檻向衢,舊聞佳賞此踟躕。
清涼不散亭猶在,事力何銷舫已無。
釣客坐風臨島嶼,牧牛當雨食菰蒲。
西川吟吏偏思葺,只恐歸尋水亦枯。
212
《褒斜道中》 唐·薛能
十驛褒斜到處慵,眼前常似接靈蹤。
江遙旋入旁來水,山豁猶藏向后峰。
鳥徑惡時應立虎,畬田閑日自燒松。
行吟卻笑公車役,夜發星馳半不逢。
213
《水簾吟》 唐·薛能
萬滴相隨萬響兼,路塵天產盡旁沾。
源從顥氣何因絕,派助前溪豈覺添。
豪客每來清夏葛,愁人才見認秋檐。
嘉名已極終難稱,別是風流不是簾。
牡丹
215
《西縣作》 唐·薛能
三年西蜀去如沉,西縣西來出萬岑。
樹石向聞清漢浪,水風初見綠萍陰。
平郊不愛行增氣,好井無疑漱入心。
從此漸知光景異,錦都回首盡愁吟。
寺廟懷古感傷
217
《嘉陵驛》 唐·薛能
盡室可招魂,蠻馀出蜀門。
雹涼隨雨氣,江熱傍山根。
蠶月繰絲路,農時碌碡村。
干將磨欲盡,無位可酬恩。
220
《通仙洞》 唐·薛能
高龕險欲摧,百尺洞門開。
白日仙何在,清風客暫來。
臨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
賈掾曾空去,題詩豈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