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范成大的詩詞(共1989首)

    范成大簡介

    范成大頭像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381 《晚步宣華舊苑》 宋·范成大

    喬木如山廢苑西,古溝疏水靜鳴池。
    吏兵窸窸番更後,樓閣崔嵬欲暝時。
    有露冷螢猶照草,無風驚雀自遷枝。
    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

    382 《晚步西園》 宋·范成大

    料峭輕寒結晚陰,飛花院落怨春深。
    吹開紅紫還吹落,一種東風兩樣心。

    383 《土門》 宋·范成大

    污泥汨峻阪,狠石臥中路。
    睥睨無敢前,趑趄屢卻顧。
    長繩引籃輿,前挽後推去。
    吏士更叫號,作氣欲飛度。
    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須臾氣亦竟,一一汗如雨。

    384 《桐廬江中初打槳》 宋·范成大

    二十年前鬢未斑,下灘歸路落潮乾。
    如今衰發三千丈,卻趁潮平再上灘。

    385 《桐川郡圃梅極盛,皆圍抱高木,浙中無有》 宋·范成大

    家住丹楓白葦林,橫枝一笑萬黃金。
    玉溪園里逢千樹,還盡春風未足心。

    386 《同年楊廷秀秘監接伴北道,道中走寄見懷之什》 宋·范成大

    昨遣長須迓詩老,人言已過閶門了。
    梅邊腸斷傍寒溪,詩老官忙應未知。
    何時真訪山中許,已辦竹深留客處。
    只恐歸程官更忙,天騶催上沙堤去。

    387 《天童三閣》 宋·范成大

    松蘿冪天墮空翠,迎面風香三十里。
    曾宮亭亭隔瑤水,碧瓦瓊榱五云里。
    千佛當門無半偈,聲聞未解祖師意。
    遍參踏破青鞋底,前樓后閣玲瓏起。
    閑客那知如許事,東齋聽雨爛熳睡。
    覺來一轉聊布施,普請云堂來擬議。

    388 《天平先隴道中,時將赴新安掾》 宋·范成大

    霜橋冰澗凈無塵,竹塢梅溪未放春。
    百疊海山鄉夢熟,三年江路旅愁生。
    松楸永寄孤窮淚,泉石終收漫浪身。
    好住鄰翁各安健,歸來相訪說情真。

    389 《天成橋》 宋·范成大

    一岡邑屋舊河灘,卻望河身百里間。
    涌土漲沙漫白道,天成橋石在高山。

    390 《題磨崖碑》 宋·范成大

    浯溪一峰插天齊,上有李唐中興碑。
    肅宗勳鄴愈烜赫,次山文字真崛奇。
    我昔為州坐兩載,吏鞅束縛馬就羈。
    咫尺名山不可到,抱恨常若有所遺。

    391 《題藥方》 宋·范成大

    孤童亦復夢槐柯,無德無功用福多。
    天理乘除當老病,巢源王訣奈群何。

    392 《題楊商卿扇》 宋·范成大

    君歸我去兩銷魂,愁滿千山鎖瘴云。
    后夜短檠風雨暗,誰能相伴細論文。

    393 《題徐熙風牡丹──白花》 宋·范成大

    寒入仙裙粟玉肌,舞余全不耐風吹。
    從教旅拒春無力,細看腰支嫋嫋時。

    394 《題錦亭》 宋·范成大

    手開花徑錦成窠,浩蕩春風載酒過。
    來歲游人應解笑,甘棠終少海棠多。

    395 《題羔羊齋外木芙蓉》 宋·范成大

    慵妝酣酒夕陽濃,洗盡霜痕看綺叢。
    綠地團花紅錦障,不知庭院有西風。

    396 《譚德稱、楊商卿父子送余,自成都合江亭相從》 宋·范成大

    合江亭前送我來,合江縣裹別我去。
    江流好合人好乖,明日東西南北路。
    千里追隨不忍歸,一杯重把知何處?
    臨岐心曲兩茫然,但祝頻書無別語。

    397 《太行》 宋·范成大

    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
    橫峰側嶺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398 《蹋鴟巾》 宋·范成大

    重譯知書自貴珍,一生心愧蹋鴟巾。
    雨中折角君何愛,帝有衣裳易介鱗。

    399 《孫黃渡》 宋·范成大

    舍舟從陸更間關,徑仄仍荒亦未乾。
    棘刺近人牢閉眼,泥涂兀馬緊扶鞍。
    茶山盜藪路程惡,麥壟人家懷抱寬。
    擔仆輿夫盡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

    400 《睢水》 宋·范成大

    一戰填河擁漢屯,拔山意氣已鯨吞。
    直南即是陰陵路,兵果難將勝負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