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蘇轍的詩詞(共2123首)

    蘇轍簡介

    蘇轍頭像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1961 《再和十首》 宋·蘇轍

    張公詩社見公名。
    白首山城嘆不平。
    坐客要聞新樂府,應須湓口琵琶聲。

    1962 《再和十首》 宋·蘇轍

    養生尤復要功圓,溜滴南溪石自穿。
    近見牢山陳道士,微言約我更三年。

    1963 《再和十首》 宋·蘇轍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應成醉日千。
    早病固須閑地著,多憂長被達人憐。

    1964 《再和十首》 宋·蘇轍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籬竹屋映柴門。
    隱居亦有高人在,岸幘無言倚釣軒。

    1965 《再和十首》 宋·蘇轍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閑。
    蜂游蟻聚知何事,日夜長橋南北間。

    1966 《再和二首》 宋·蘇轍

    宸心惻惻念污萊,南御西池閉不開。
    長樂鳴鞘千乘出,顧成薦鬯萬方來。
    從臣暗泣新宮柳,父老行依輦路槐。
    雙闕影斜朱戶啟,都人留看屬車回。

    1967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 宋·蘇轍

    從軍在河上,仗鉞喜公來。
    幕府方閑暇,歌鐘得縱陪。
    它年老賓佐,過國泣樓臺。
    猶有墳碑在,仍令故客開。

    1968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 宋·蘇轍

    謫墮神仙侶,飛翔鸞鳳姿。
    舊逢黃石老,陰許赤松期。
    歷歷僧伽記,申申鄧傅詞。
    翻然歸海嶠,無復世人知。

    1969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宋·蘇轍

    雪覆西山三頃麥,一犁春雨祝天工。
    麥秋幸與人同飽,昔日黃門今老農。

    1970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宋·蘇轍

    筑室恨除千本竹,及春先補百株花。
    隔年預與園夫約,春雨晴時問汝家。

    1971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宋·蘇轍

    菊葉萱芽初出土,凍虀冷面欲宜人。
    老人脾病難隨汝,洗釜磨刀待晚眷。

    1972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宋·蘇轍

    甕中臘腳長憂凍,戶外春風那得知。
    酒熟定應花未動,舉瓢先對柳千絲。

    1973 《同外孫文九新春五絕句》 宋·蘇轍

    佳人旋貼釵頭勝,園父初挑雪底芹。
    欲得春來怕春晚,春來會似出山云。

    1974 《再和二首》 宋·蘇轍

    病起江南力未勻,強將冠劍拂埃塵。
    木雞自笑真無用,芻狗何勞收已陳。
    行従鑾旗風日細,側聽廟樂管弦新。
    誰知四載勤勞后,并舉成功祚泣辛。

    1975 《王君貺宣徽挽詞三首》 宋·蘇轍

    妙年收賈傅,白首貴王陽。
    志氣文章在,功名歲月長。
    遺孫依舊德,故吏滿諸方。
    河朔三持節,斯民定不忘。

    1976 《送陳侗同年知陜府》 宋·蘇轍

    上書乞江淮,得請臨關河。
    所得非所愿,親友或相訶。
    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況當國西屏,形勝古來多。

    1977 《試院唱酬十一首 戲呈試官》 宋·蘇轍

    只隔墻東便是家,悁悁還似在天涯。
    客心不耐聽松雨,歸信猶堪飲菊花。
    翦燭看書良寂寞,披沙見玉忽喧嘩。
    自慚空館難留客,試問姮娥稍駐車。

    1978 《再和十首》 宋·蘇轍

    澗草巖花日日開,江南秋盡似春回。
    旋開還落無人顧,惟有山蜂暖尚來。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閑。
    蜂游蟻聚知何事,日夜長橋南北間。

    1979 《和李公擇赴歷下道中雜詠十二首 梁山泊〈次》 宋·蘇轍

    近通沂泗麻鹽熟,遠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塵泥污車腳,莫嫌菱蔓繞船頭。
    謀夫欲就桑田變,客意終便畫舫游。
    愁思錦江千萬里,漁蓑空向夢中求。
    〈時議者將干此泊以種菽麥。

    1980 《生日》 宋·蘇轍

    扶杖今年見國人,懸弧早歲憶茲晨。
    佛身三世歸依地,鄰寺百僧清凈因。
    蘧子知非慚已晚,白公起定惜余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鄉黨驚呼白發新。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