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的詩詞(共2123首)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1441
《次韻南湖清飲二首》 宋·蘇轍
翠箔紅窗映大堤,遠來清飲嘆參差。
盈盈積水東西隔,脈脈幽懷彼此知。
淥酒謾傳工破悶,主人何敢怪顰眉。
明朝看月云開未,試與詹家一問龜。
1442
《河上莫歸過南湖二絕》 宋·蘇轍
西來白水滿南池,走馬池邊日落時。
橋底荷花無限思,清香乞與路人知。
淤田水淺客來遲,解舫都門問幾時。
誰道兩京雞犬接,差除屈指未曾知。
1443
《送龔鼎臣諫議移守青州二首》 宋·蘇轍
稷下諸公今幾人,三為祭酒發如銀。
梁王宮殿歸留鑰,尚父山河屬老臣,沂水弦歌重曾點,菑川故舊識平津。
過家定有金錢費,千里爭看衣錦身。
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
1445
《送顏復赴闕》 宋·蘇轍
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1446
《次韻邦直見答二首》 宋·蘇轍
真能一醉逃煩暑,定勝三杯御臘寒。
自有詩書供永日,莫將絲竹亂風灘。
舞雩何處歸春莫,叩角誰人怨夜漫。
聞道丹砂近有術,錙銖稱火共君看。
1449
《次韻子瞻有美堂夜歸》 宋·蘇轍
飲闌鐘虡欲移軒,香霧猶殘金博山。
明月飛來松嶺外,游人散落馬蹄間。
城嚴畫鼓初傳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暫時都不見,夜深人盡始來還。
1450
《和頓主簿起見贈二首》 宋·蘇轍
一鎖樓中暗度秋,微官黽勉未能休。
笑談容我聊紓放,文字憑君便去留。
杯酒淋漓已非敵,清詩窈渺更難酬。
東歸猶得聯征騎,同上嵩高望九州。
1451
《和頓主簿起見贈二首》 宋·蘇轍
聲病消磨只古文,諸儒經術斗紛紜。
不知舊學都無用,猶把新書強欲分。
老病心情愁見敵,少年詞氣動干云。
搜賢報國吾何敢,欲補空疏但有勤。
1452
《賦黃鶴樓贈李公擇》 宋·蘇轍
前年見君河之浦,東風吹河沙如霧。
北潭楊柳強知春,樽酒相攜終日語。
君家東南風氣清,謫官河壖不稱情。
一麾夏口亦何有,高樓黃鶴慰平生。
1453
《同陳述古舍人觀芍藥》 宋·蘇轍
藹藹堂西十畝園,晚涼迎步綠陰繁。
共驚春去已多日,爭看花開最后番。
未許狂風催爛熳,故將青幄強安存。
請公作意勤歡賞,趁取殘紅照酒樽。
1454
《和子瞻焦山》 宋·蘇轍
金山游遍入焦山,舟輕帆急須臾間。
涉江已遠風浪闊,游人到此皆爭還。
山頭冉冉萬竿竹,樓閣不見門長關。
金山共此一江水,只有勝絕無此閑。
1455
《和子瞻金山》 宋·蘇轍
長江欲盡闊無邊,金山當中唯一石。
潮平風靜日浮海,縹緲樓臺轉金碧。
瓜洲初見石頭城,城下波濤與海平。
中流轉柂疑無岸,泊舟未定僧先迎。
1456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宋·蘇轍
魏公德業冠當年,汝守威名竦漢邊。
將相傳家俱未遠,子孫到處各推賢。
風流最喜君真似,符竹連分政得專。
峴首重尋碑墮淚,習池還指客橫鞭。
逃亡已覺依劉表,寒俊應須禮浩然。
當有郡人知古意,欄街齊唱接籬篇。
1460
《木山引水二首》 宋·蘇轍
引水穿墻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將流旋滴廬山瀑,已盡還來海上潮。
亂點落池驚睡覺,半山含潤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勝滿,溢去猶能浸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