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與君細話杭州事,為我留心莫等閑。閭里固宜勤撫恤,樓臺亦要數躋攀。笙歌縹緲虛空里,風月依稀夢想間。
邊塞寫景敘事戰爭抒情組詩
霜繁脆庭柳,風利剪池荷。月色曉彌苦,鳥聲寒更多。秋懷久寥落,冬計又如何。一甕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梨花寫雪
細吟馮翊使君詩,憶作馀杭太守時。君有一般輸我事,柘枝看校十年遲。
春天
忽辭洛下緣何事,擬向江南住幾時。每過渡頭應問法,無妨菩薩是船師。
煙景冷蒼茫,秋深夜夜霜。為思池上酌,先覺甕頭香。未暇傾巾漉,還應染指嘗。醍醐慚氣味,琥珀讓晶光。若許陪歌席,須容散道場。月終齋戒畢,猶及菊花黃。
小妓攜桃葉,新聲蹋柳枝。妝成剪燭后,醉起拂衫時。繡履嬌行緩,花筵笑上遲。身輕委回雪,羅薄透凝脂。
主人晚入皇城宿,問客裴回何所須。池月幸閑無用處,今宵能借客游無。
促席留歡日未曛,遠坊歸思已紛紛。無妨按轡行乘月,何必逃杯走似云。銀燭忍拋楊柳曲,金鞍潛送石榴裙。到時常晚歸時早,笑樂三分校一分。
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居士葷腥今已斷,仙郎杯杓為誰排。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狂歌箕踞酒尊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閑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移晚校一月,花遲過半年。紅開杪秋日,翠合欲昏天。白露滴未死,涼風吹更鮮。后時誰肯顧,唯我與君憐。
上陽宮里曉鐘后,天津橋頭殘月前。空闊境疑非下界,飄飖身似在寥天。星河隱映初生日,樓閣蔥蘢半出煙。此處相逢傾一醆,始知地上有神仙。
天宮閣上醉蕭辰,絲管閑聽酒慢巡。為向涼風清景道,今朝屬我兩三人。
小水低亭自可親,大池高館不關身。林園莫妒裴家好,憎故憐新豈是人。
集賢池館從他盛,履道林亭勿自輕。往往歸來嫌窄小,年年為主莫無情。
豈獨西坊來往頻,偷閑處處作游人。衡門雖是棲遲地,不可終朝鎖老身。
寫景議論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來頻。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一紙展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蕤賓掩抑嬌多怨,散水玲瓏峭更清。珠顆淚沾金捍撥,紅妝弟子不勝情。
千首詩堆青玉案,十分酒寫白金盂。回頭卻問諸年少,作個狂夫得了無。
戚里夸為賢駙馬,儒家認作好詩人。魯侯不得辜風景,沂水年年有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