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詩詞(共181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681
《送吳顯道五首》 宋·王安石
臨川樓上柅園中,羅幃繡幕圍香風。
觥船一棹百分空,看朱成碧顏始紅。
杏花楊柳年年好,南去北來人自老。
舊事無人可只論,惟君與我同懷抱。
1682
《送吳顯道五首》 宋·王安石
滕王高閣臨江渚,東邊日出西邊雨。
十五年前此會同,天際張帷列樽俎。
公今此去何時歸,我今停杯一問之。
春風兩岸水楊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1683
《送吳顯道五首》 宋·王安石
五湖大浪如銀山,問君西游何當還。
以手撫膺坐長嘆,空手無金行路難。
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
屏風九疊云錦張,千峰如連環。
1689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宋·王安石
樂世閑身豈易求,巖居川觀更何憂。
放懷自事如初服,買宅相招亦本謀。
名譽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壺頭。
知君於此皆無累,長得追隨壙埌游。
1690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宋·王安石
白下門東春水流,相看一噱散千憂。
穿梅入柳曾莫逆,度墜緣岡初不謀。
世事但如吹劍首,官身難即問刀頭。
長臨鍛龜真自苦,有興復來從我游。
1691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宋·王安石
烏榜登臨興未休,共言何許更消憂。
聯裾蕭寺尋真覺,方駕孫陵吊仲謀。
語罷每開歡笑口,詩來仍掉苦吟頭。
已知軒冕真吾累,且可追隨馬少游。
1692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宋·王安石
去年音問隔淮州,百謫難知亦我憂。
前日杯盤共江渚,一歡相屬豈人謀。
山蟠直瀆輸淮口,水抱長干轉石頭。
乘興舟輿無不可,春風從此與公游。
1693
《次韻酬朱昌叔五首》 宋·王安石
點也自殊由與求,既成春服更何憂。
拙於人合且天合,靜與道謀非食謀。
未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里勝壺頭。
嗟予老矣無一事,復得此君相與游。
1695
《讀史》 宋·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黮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1697
《次韻酬宋妃六首》 宋·王安石
山陂疇昔從吾親,諸父先生各佩紛。
零落長年誰語此,遲回故地卻逢君。
衣冠偶坐論經術,襁褓當時刺繡文。
更怪高材終未遇,有司何日選方聞。
1698
《次韻酬宋妃六首》 宋·王安石
無能私愿只求田,時物安能學計然。
鑿井未成歌擊壤,射熊猶得夢鈞天。
遙思故國歸來日,留滯新恩已去年。
攜手與君游最樂,春風波上水濺濺。
1699
《次韻酬宋妃六首》 宋·王安石
遠跡荒郊謝儁豪,春風誰與駐干旄。
故交重趼恩何厚,新句連篇韻更高。
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觀濤。
久佑壞冶成天巧,豈與人間共一陶。
1700
《次韻酬宋妃六首》 宋·王安石
城中燈火照青春,遠引吾方避糾紛。
游衍水邊追野馬,嘯歌林下應山君。
愁尋徑草無求仲,喜對檐花有廣文。
邂逅一樽聊酩酊,聲名身後豈須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