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梅堯臣的詩詞(共2927首)

    梅堯臣簡介

    梅堯臣頭像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1881 《淘渠》 宋·梅堯臣

    開春溝,畎春泥。
    五步掘一塹,當途如壞堤。
    車無行轍馬無蹊,遮截門戶雞犬迷。
    屈曲措足高復低,芒鞋苔滑雨凄凄。

    1882 《唐書局叢莽中得蕓香一本》 宋·梅堯臣

    有蕓如苜蓿,生在蓬藋中。
    草盛蕓不長,馥烈隨微風。
    我來偶見之,乃穉彼蘙蒙。
    上當百雉城,南接文昌宮。

    1883 《泰州王學士寄車螯蛤蜊》 宋·梅堯臣

    車螯與月蛤,寄自海陵郡。
    謂我抱余醒,江都多美醞。
    老來飲不滿,一醉已關分。
    甘鮮雖所嗜,易飫亦莫問。

    1884 《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會》 宋·梅堯臣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軒閑。
    竹氣陰池鳳,云峰照袞山。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顏。
    樂奏寒波上,杯香綠芰間。
    瓜浮五色爛,簾卷半鉤彎。
    今日賓裾盛,袁劉豈足攀。

    1885 《太師杜相公篇章真草過人遠甚而特獎後進流於》 宋·梅堯臣

    杜詩嘗說少陵豪,祖德兼夸翰墨高。
    蘇李為奴令侍席,鍾王北面使持毫。
    郊麟作瑞唯逢趾,天馬能行不辨毛。
    一誦東山零雨句,無心更學楚離騷。

    1886 《太廟致齋答韓舍人簡》 宋·梅堯臣

    齋舍隔墻東,蕭蕭槐樹風。
    聲顏雖不接,翰墨遽能通。
    未說涼堪飲,唯愁賦少工。
    此焉知素拙,試與問楊雄。

    1887 《孫屯田召為御史》 宋·梅堯臣

    薦牘交車府,恩書下建章。
    輕軒辭瑞翟,危弁學神羊。
    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鳳毛仍襲慶,雞舌更含香。
    氣郁翔龍闕,風清振鷺行。
    今朝洛民思,東陌盛壺漿。

    1888 《宿州河亭書事》 宋·梅堯臣

    遠泛千里舟,暫向郊亭泊。
    觀物趣無窮,適情吟有托。
    林中鴉舅獰,席上蠅虎攫。
    雨久草苗盛,田蕪瓜蔓弱。

    1889 《宿洪澤》 宋·梅堯臣

    舟子起添纜,夜潮同雨來。
    寒聲相亂急,遠夢自然回。
    水鳥鳴還睡,風燈暗復開。
    宦游常作客,未息為貧催。

    1890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 宋·梅堯臣

    燕山常苦寒,漢使涉窮臘。
    路長人馬愁,風急沙霰雜。
    宿造氊廬開,行逢獵騎合。
    獻鮮禿發馳,問譯華言答。

    1891 《送逐客王勝之不及遂至屠兒原》 宋·梅堯臣

    犯霜出國門,送客客已去。
    猶意行未遠,策馬過寒戍。
    川長不見人,沙沒前崗路。
    始聞云木深,忽逢朱玄墓。
    金鎚一報恩,義烈垂竹素。
    何須文學為,寄語長沙傅。

    1892 《送周仲章太博之鉅野》 宋·梅堯臣

    仲月霜氣嚴,朝來厚如雪。
    鴻雁各南飛,羽毛將恐折。
    征途履以足,侵骨寒於鐵。
    得罪此為輕,君恩大歡悅。

    1893 《送周直孺秘校和州都曹》 宋·梅堯臣

    箭頭破賊棄不為,筆端射策取桂枝。
    殿前脫袍改舊色,庭下折腰甘去時。
    歷陽郡小太守好,督郵宮閑眾吏嬉。
    江邊竹園啼竹雞,竹里種花春過遲。
    東望望夫云腳垂,煙雨隔岸風檣欹。
    濕鴈不起沙上嘶,君思歷亂如盎絲。

    1894 《送制置發運唐子方學士》 宋·梅堯臣

    本以諫諍稱,今以財賦用。
    所為各有能,何必於茲重。
    東南周萬里,海陸竭煮種。
    斂之為公上,豈是與民共。

    1895 《送鄭太保瀛州都監》 宋·梅堯臣

    秋氣入關河,匈奴久已和。
    琱弓聊可試,寶劍不須磨。
    草木將搖落,牛羊自寢訛。
    能知塞垣景,持以贈吾歌。

    1896 《送正仲都官知睦州》 宋·梅堯臣

    每嗟相逢少,常苦離別多。
    行行復壯壯,往往起悲歌。
    古來易水上,義士有荊軻。
    捐軀思報恩,飲恨歌奈何。

    1897 《送趙子淵知潁州》 宋·梅堯臣

    舊谷不棲畝,新春原鹿饑。
    野荒多寇奪,詔發撫疲羸。
    驛騎東風急,菑田小雨遲。
    塵同漢太守,膏澤亦能隨。

    1898 《送趙仲寶永興乾耀提舉捉賊》 宋·梅堯臣

    知君少以勇,曾向蕭關戰。
    橫刀突虜圍,奪馬傷胡箭。
    當時獨免歸,猛毅邊人羨。
    今來提漢卒,寇盜清秦縣。
    未足賀功名,功名它日見。

    1899 《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 宋·梅堯臣

    未赴虢太守,暫歸吳興家。
    吳興近洞庭,橘林正吹花。
    君當橘柚時,摘包帶霜華。
    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
    雞山小女兒,姹姹兩發丫。
    褭褭上氍毹,嘈嘈弄琵琶。
    是時與之醉,何似走塵沙。

    1900 《送張子野屯田知渝州》 宋·梅堯臣

    舊居苕溪上,久客咸陽東。
    歸來得虎符,馳馬向巴中。
    歌將聽巴人,舞欲教渝童。
    況嘗善秦聲,樂彼渝人風。
    忠州白使君,竹枝辭頗工。
    行當繼其美,貢葛勿匆匆。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