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的詩詞(共156首)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21
《新樓詩二十首·新樓》 唐·李紳
戎容罷引旌旗卷,朱戶褰開雉堞高。
山聳翠微連郡閣,地臨滄海接靈鰲。
坐疑許宅驅雞犬,笑類樊妻化羽毛。
惆悵桂枝零落促,莫思方朔種仙桃。
23
《涉沅瀟》 唐·李紳
屈原死處瀟湘陰,滄浪淼淼云沉沉。
蛟龍長怒虎長嘯,山木翛翛波浪深。
煙橫日落驚鴻起,山映馀霞杳千里。
26
《句》 唐·李紳
君詠風月夕,余當童稚年。
閑窗讀書罷,偷詠左司篇。
(韋應物為滁州刺史,有《登北樓》詩。
紳后為刺史繼和,存句止此,見《方輿勝覽》)
27
《龜山寺魚池》 唐·李紳
汲水添池活白蓮,十千鬐鬣盡生天。
凡庸不識慈悲意,自葬江魚入九泉。
剃發多緣是代耕,好聞人死惡人生。
祇園說法無高下,爾輩何勞尚世情。
28
《端州江亭得家書二首》 唐·李紳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飏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長安別日春風早,嶺外今來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葉,不聞搖落更堪愁。
30
《靈蛇見少林寺》 唐·李紳
瑣文結綬靈蛇降,蠖屈螭盤顧視閑。
鱗蹙翠光抽璀璨,腹連金彩動彎環。
已應蛻骨風雷后,豈效銜珠草莽間。
知爾全身護昆閬,不矜揮尾在常山。
31
《卻入泗口》 唐·李紳
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蘆花萬里秋。
煙樹寂寥分楚澤,海云明滅滿揚州。
望深江漢連天遠,思起鄉閭滿眼愁。
惆悵路岐真此處,夕陽西沒水東流。
32
《卻到金陵登北固亭》 唐·李紳
龍形江影隔云深,虎勢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風驅萬里,日浮天塹洞千尋。
眾峰作限橫空碧,一柱中維徹底金。
還叱楫師看五兩,莫令辜負濟川心。
33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谿橋。
34
《開元寺》 唐·李紳
十層花宇真毫相,數仞峰巒閟月扉。
攢立寶山中色界,散周香海小輪圍。
坐隅咫尺窺巖壑,窗外高低辨翠微。
難保爾形終不轉,莫令偷拂六銖衣。
37
《新樓詩二十首·靈汜橋》 唐·李紳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
岸花前后聞幽鳥,湖月高低怨綠楊。
能促歲陰惟白發,巧乘風馬是春光。
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念越鄉。
40
《新樓詩二十首·寒林寺》 唐·李紳
最深城郭在人煙,疑借壺中到梵天。
巖樹桂花開月殿,石樓風鐸繞金仙。
地無塵染多靈草,室鑒真空有定泉。
應是法宮傳覺路,使無煩惱見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