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李石的詩詞(共520首)

    李石簡介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201 《題黃筌牡丹花下貓》 宋·李石

    紅英艷云霞,綠葉足風雨。
    牡丹花未開,生意妙誰主。
    丹青強摸索,閉目想未睹。
    天巧非人工,神凝志良苦。

    202 《題海棠二首》 宋·李石

    林光皎皎弄青枝,頗怪東風解凍遲。
    一夜前溪流雪汁,余花別岸不須吹。

    203 《題海棠二首》 宋·李石

    百鳥啼春樹樹紅,輕舟掠岸往來風。
    江南江北花多少,都在先生酒盞中。

    204 《頌古塔祖勝二首》 宋·李石

    天津橋上弄猢猻,女子從來不出門。
    卻被罔明穿鼻孔,鬢邊香撼玉梅魂。

    205 《頌古塔祖勝二首》 宋·李石

    蘆花岸下蓼灘頭,上得鉤時便上鉤。
    一曲漁歌川掉撥,五湖煙水月輪秋。

    206 《送張道士游西山至道觀》 宋·李石

    雪打窗外竹,共臥窗間床。
    起來忍饑凍,對坐唯爐香。
    寫之三尺琴,繞屋聲瑯瑯。
    相從無此好,要俶西山裝。

    207 《送虞樞密還朝》 宋·李石

    一官齒發老侵尋,金馬當年博陸沉。
    樽俎笑談人不見,璣衡造化我無心。
    曾瞻玉鼎三嵎近,便覺朱門百仞深。
    忍使王陽行九折,囚山未敢廢南音。

    208 《送楊德源》 宋·李石

    葛楠合翠蓋,上有菩提坊。
    大江僅一線,風動云氣祥。
    地靈生俊杰,醞釀成文章。
    墨池子云家,在蜀無他楊。

    209 《送吳道明推官并問趙莊叔何公禮兄弟》 宋·李石

    送客涪水上,我家珠水湄。
    我適歸未得,此別那不思。
    高才府從事,芙蕖映清池。
    堂堂萬卷書,樂此簿領卑。

    210 《送王瞻叔總領》 宋·李石

    吳山浮海青,蜀山粘雪白。
    兩山相西東,渺渺萬里隔。
    一官誰卑高,博士省中客。
    歲月成后先,去住作分拆。

    211 《送王郁教授》 宋·李石

    陰山多風埃,白日下雨雹。
    君子何必陋,士氣見淳樸。
    巴江亦能騷,蘭陵善為學。
    斯文隨所化,后輩仰先覺。

    212 《送牟堯文》 宋·李石

    別久無辭道路難,沿海裘依舊據征鞍。
    五湖我已遭風逆,三逕君能犯雪寒。
    下榻莫嫌烹瓠葉,倚門正及頌椒盤。
    一杯少味仍相送,折得梅花帶笑看。

    213 《送范穎胄》 宋·李石

    君之家為夔龍氏,龍之威神爪牙利。
    豈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風雷隨所嗜。
    問君世學今幾傳,翰墨諸仙侈名位。
    后來諸孫穎與路,元佑衣冠相整治。

    214 《史宰北湫禱雨》 宋·李石

    龍臥西山護密陰,肯來北洞禮觀音。
    便分楊柳軍持水,與作商巖旱歲霖。

    215 《石經堂》 宋·李石

    我來一登石經堂,從以諸生行兩廡。
    諸生讀經半白頭,問以始終箝不語。
    我聞此經昔中都郎中所隸乃其祖。
    邇來離亂已亡失,

    216 《山圖》 宋·李石

    丹砂山中期,交梨海上約。
    崎嶇九折坂,準擬一丸藥。
    至今山仙翁,已跨紫霄鶴。
    鶴去當歸來,塵世憶如昨。

    217 《人日集蟆頤視堰》 宋·李石

    大江拆兩股,小江分一支。
    秋水七八月,老蟆喜持頤。
    往往自夸大,未覺海若嗤。
    灌溉雖小惠,湮溺已可危。

    218 《秋月二首》 宋·李石

    江草半黃落,江雨催授衣。
    衣中有斷線,客子秋念歸。

    219 《秋月二首》 宋·李石

    夜榻近虛檐,獨葭玉蟾冷。
    梧桐氣先奪,端不礙清影。

    220 《秋曉》 宋·李石

    床頭窗眼白,秋曙溜以光。
    暗蛩亦念曉,唧唧話夜長。
    披衣看天東,誰與搴扶桑。
    急風吹云翳,高樹搖青蒼。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