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李嶠的詩詞(共271首)

    李嶠簡介

    李嶠頭像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161 《銀》 唐·李嶠

    思婦屏輝掩,游人燭影長。
    玉壺初下箭,桐井共安床。
    色帶長河色,光浮滿月光。
    靈山有珍甕,仙闕薦君王。

    162 《金》 唐·李嶠

    南楚標前貢,西秦識舊城。
    祭天封漢嶺,擲地警孫聲。
    向日披沙凈,含風振鐸鳴。
    方同楊伯起,獨有四知名。

    163 《兔》 唐·李嶠

    上蔡應初擊,平岡遠不稀。
    目隨槐葉長,形逐桂條飛。
    漢月澄秋色,梁園映雪輝。
    唯當感純孝,郛郭引兵威。

    古文觀止祝賀

    164 《豹》 唐·李嶠

    車法肇宗周,鼷文闡大猷。
    還將君子變,來蘊太公籌。
    委質超羊鞟,飛名列虎侯。
    若令逢雨露,長隱南山幽。

    165 《象》 唐·李嶠

    郁林開郡畢,維揚作貢初。
    萬推方演夢,惠子正焚書。
    執燧奔吳戰,量舟入魏墟。
    六牙行致遠,千葉奉高居。

    166 《麟》 唐·李嶠

    漢祀應祥開,魯郊西狩回。
    奇音中鐘呂,成角喻英才。
    畫像臨仙閣,藏書入帝臺。
    若驚能吐哺,為待鳳凰來。

    167 《雀》 唐·李嶠

    大廈初成日,嘉賓集杏梁。
    銜書表周瑞,入幕應王祥。
    暮宿江城里,朝游漣水傍。
    愿齊鴻鵠至,希逐鳳凰翔。

    168 《雉》 唐·李嶠

    白雉振朝聲,飛來表太平。
    楚郊疑鳳出,陳寶若雞鳴。
    童子懷仁至,中郎作賦成。
    冀君看飲啄,耿介獨含情。

    169 《鳧》 唐·李嶠

    颯沓睢陽涘,浮游漢水隈。
    錢飛出井見,鶴引入琴哀。
    李陵賦詩罷,王喬曳舄來。
    何當歸太液,翱集動成雷。

    170 《雁》 唐·李嶠

    春暉滿朔方,歸雁發衡陽。
    望月驚弦影,排云結陣行。
    往還倦南北,朝夕苦風霜。
    寄語能鳴侶,相隨入帝鄉。

    171 《鵲》 唐·李嶠

    不分荊山抵,甘從石印飛。
    危巢畏風急,繞樹覺星稀。
    喜逐行人至,愁隨織女歸。
    倘游明鏡里,朝夕動光輝。

    172 《烏》 唐·李嶠

    日路朝飛急,霜臺夕影寒。
    聯翩依月樹,迢遞繞風竿。
    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彈。
    靈臺如可托,千里向長安。

    173 《橘》 唐·李嶠

    萬里盤根植,千秋布葉繁。
    既榮潘子賦,方重陸生言。
    玉花含霜動,金衣逐吹翻。
    愿辭湘水曲,長茂上林園。

    174 《李》 唐·李嶠

    潘岳閑居日,王戎戲陌辰。
    蝶游芳徑馥,鶯囀弱枝新。
    葉暗青房晚,花明玉井春。
    方知有靈干,特用表真人。

    175 《桃》 唐·李嶠

    獨有成蹊處,秾華發井傍。
    山風凝笑臉,朝露泫啼妝。
    隱士顏應改,仙人路漸長。
    還欣上林苑,千歲奉君王。

    176 《桐》 唐·李嶠

    孤秀嶧陽岑,亭亭出眾林。
    春光雜鳳影,秋月弄圭陰。
    高映龍門迥,雙依玉井深。
    不因將入爨,誰謂作鳴琴。

    177 《柳》 唐·李嶠

    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
    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

    178 《槐》 唐·李嶠

    暮律移寒火,春宮長舊栽。
    葉生馳道側,花落鳳庭隈。
    烈士懷忠觸,鴻儒訪業來。
    何當赤墀下,疏干擬三臺。

    托物言志豪放

    179 《菱》 唐·李嶠

    鉅野韶光暮,東平春溜通。
    影搖江浦月,香引棹歌風。
    日色翻池上,潭花發鏡中。
    五湖多賞樂,千里望難窮。

    180 《萍》 唐·李嶠

    二月虹初見,三春蟻正浮。
    青蘋含吹轉,紫蒂帶波流。
    屢逐明神薦,常隨旅客游。
    既能甜似蜜,還繞楚王舟。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