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朱彝尊的詩詞(共208首)

    朱彝尊簡介

    朱彝尊頭像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121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一》 清·朱彝尊

    藉袈橋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齒階。
    曾記小時明月夜,踏歌連臂竹鄰街。

    122 《憶少年·一鉤斜月》 清·朱彝尊

    一鉤斜月,一聲新雁,一庭秋露。
    黃花初放了,小金鈴無數。
    燕子已辭秋社去,剩香泥,舊時簾戶。
    重陽將近也,又滿城風雨。

    123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九》 清·朱彝尊

    織成錦衾碧間紅,繚以吳綿四五通。
    錦上鴛鴦三十六,雙棲夜夜水紋中。

    124 《鴛鴦湖棹歌 之十五》 清·朱彝尊

    鴨餛飩小漉微鹽,雪后壚頭酒價廉。
    聽說河豚新入市,蔞蒿荻筍急須拈。

    125 《兩同心·認丹鞋響》 清·朱彝尊

    認丹鞋響,下畫樓遲。
    犀梳掠倩人猶未,螺黛淺,俟我乎而。
    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轉迷離。
    比肩縱得相隨,夢雨難期。
    密意寫折枝朵朵,柔魂遞續命絲絲。
    洛神賦,小字中央,只有儂知。

    126 《鴛鴦湖棹歌 之八十三》 清·朱彝尊

    蘄王戰艦已無蹤,婁相高墳啟舊封。
    曾見朋游南渡日,北山堂外九株松。

    127 《鴛鴦湖棹歌 之三十六》 清·朱彝尊

    三姑廟南豆葉黃,馬王塘北稻花香。
    秋衣薄處宜思妾,春酒熟時須餉郎。

    128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七》 清·朱彝尊

    鶴湖東去水茫茫,一面風涇接魏塘。
    看取松江布帆至,鱸魚切玉勸郎嘗。

    129 《鴛鴦湖棹歌 之十七》 清·朱彝尊

    西水驛前津鼓聲,原田角角野雞鳴。
    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

    130 《鴛鴦湖棹歌 之八十一》 清·朱彝尊

    野王臺廢只空墩,翁子墳荒有墓門。
    舍宅尚傳裴相國,移家曾住趙工孫。

    131 《鴛鴦湖棹歌 之七十八》 清·朱彝尊

    走馬崗長夕照中,塘連沙渚路西東。
    不知吳會誰分地,生遍茱萸一色紅。

    132 《鴛鴦湖棹歌 之十三》 清·朱彝尊

    金衣楚雀白?雞,不住裴公島上啼。
    白馬未嘶云屋外,紅船先渡板橋西。

    133 《摸魚兒·粉墻青虯檐百尺》 清·朱彝尊

    粉墻青虯檐百尺,一條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無人見,相送襪塵微步。
    教且住。
    攜玉手潛得莫惹冰苔仆。

    134 《鴛鴦湖棹歌 之三十》 清·朱彝尊

    天寧佛閣早春開,鳥語風鈴次第催。
    怪道回船濕羅襪,嚴將軍墓踏青來。

    135 《鴛鴦湖棹歌 之十八》 清·朱彝尊

    姑惡飛鳴觸曉煙,紅蠶四月已三眠。
    白花滿把蒸成露,紫葚盈筐不取錢。

    136 《鴛鴦湖棹歌 之十六》 清·朱彝尊

    城北城南盡水鄉,紅薇徑外是回塘。
    千家曉閣紗窗拓,二月東風蕙草香。

    137 《天仙子·小閣春寒煙乍禁》 清·朱彝尊

    小閣春寒煙乍禁,爐香先潤鴛鴦錦。
    低帷才悔殺明燈,花影浸。
    窗欞滲,斜月一條剛到枕。

    138 《天仙子·小棹若邪乘曉入》 清·朱彝尊

    小棹若邪乘曉入,苧蘿人已當風立。
    好春不雨但濃陰,鉛水急。
    溪紗濕,麗草云根香暗拾。

    139 《鴛鴦湖棹歌 之十四》 清·朱彝尊

    堤外湖光堤內池,露荷珠綴夜涼時。
    阿誰月底修蕭譜,更按《東堂》舊日詞。

    140 《行香子·蠶月桑津》 清·朱彝尊

    蠶月桑津,輕浪魚鱗。
    好風光最易愁人。
    相逢休便,閑卻殘春。
    待播船回,游驄去,又因循。
    歌罷梁塵,舞散花茵。
    下樓梯簾外逡巡。
    有綠并坐,不在橫陳。
    話夜闌時,人如月,月如銀。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