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方干的詩詞(共378首)

    方干簡介

    方干頭像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261 《送剡縣陳永秩滿歸越》 唐·方干

    俸祿三年后,程途一月間。
    舟中非客路,鏡里是家山。
    密雪沾行袂,離杯變別顏。
    古人唯賀滿,今挈解由還。

    262 《與清溪趙明府》 唐·方干

    清規暫趨府,獨立與誰親。
    遂性無非酒,求閑卻愛貧。
    林泉應入夢,印綬莫留人。
    王事聞多暇,吟來幾首新。

    263 《哭胡珪》 唐·方干

    才高登上第,孝極歿廬塋。
    一命何無定,片言徒有聲。
    故園花自發,新冢月初明。
    寂寞重泉里,豈知春物榮。

    264 《重寄金山寺僧》 唐·方干

    風濤匝山寺,磬韻達漁船。
    此處別師久,遠懷無信傳。
    月華妨靜燭,鳥語答幽禪。
    已見如如理,灰心應不然。

    265 《題雪竇禪師壁(一作贈雪竇峰禪師)》 唐·方干

    飛泉濺禪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淺,天邊人自來。
    長年隨檜柏,獨夜任風雷。
    獵者聞疏磬,知師入定回。

    266 《清源標公》 唐·方干

    師為眾人重,始得眾人師。
    年到白頭日,行如新戒時。
    瓶添放魚澗,窗迥裊猿枝。
    此地堪終老,迷癡自不知。

    267 《稱心寺中島》 唐·方干

    水木深不極,似將星漢連。
    中州唯此地,上界別無天。
    雪折停猿樹,花藏浴鶴泉。
    師為終老意,日日復年年。

    268 《處州洞溪》 唐·方干

    氣象四時清,無人畫得成。
    眾山寒疊翠,兩派綠分聲。
    坐月何曾夜,聽松不似晴。
    混元融結后,便有此溪名。

    269 《暮發七里灘夜泊嚴光臺下》 唐·方干

    一瞬即七里,箭馳猶是難。
    檣邊走嵐翠,枕底失風湍。
    但訝猿鳥定,不知霜月寒。
    前賢竟何益,此地誤垂竿。

    270 《東溪言事寄于丹》 唐·方干

    日月晝夜轉,年光難駐留。
    軒窗才過雨,枕簟即知秋。
    草際鳥行出,溪中虹影收。
    唯君壯心在,應笑臥滄洲。

    271 《送人游日本國》 唐·方干

    蒼茫大荒外,風教即難知。
    連夜揚帆去,經年到岸遲。
    波濤含左界,星斗定東維。
    或有歸風便,當為相見期。

    離別寫景友情

    272 《送于丹》 唐·方干

    至業是至寶,莫過心自知。
    時情如甚暢,天道即無私。
    入洛霜霰苦,離家蘭菊衰。
    焚舟不回顧,薄暮又何之。

    273 《贈許牘秀才》 唐·方干

    理論與妙用,皆從人外來。
    山河澄正氣,雪月助宏才。
    傲世寄漁艇,藏名歸酒杯。
    升沈在方寸,即恐起風雷。

    274 《贈詩僧懷靜》 唐·方干

    幾生馀習在,時復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禪檜柏深。
    入山成白首,學道是初心。
    心地不移變,徒云寒暑侵。

    275 《題友人山花》 唐·方干

    平明方發盡,為待好風吹。
    不見移來日,先愁落去時。
    濃香薰疊葉,繁朵壓卑枝。
    坐看皆終夕,游蜂似有期。

    276 《方著作畫竹》 唐·方干

    疊葉與高節,俱從毫末生。
    流傳千古譽,研煉十年情。
    向月本無影,臨風疑有聲。
    吾家釣臺畔,似此兩三莖。

    寓理抒情

    277 《贈瑪瑙山禪者(一作贈瑪瑙禪師歸京)》 唐·方干

    芿草不停獸,因師山更靈。
    村林朝乞食,風雨夜開扃。
    井味兼松粉,云根著凈瓶。
    塵勞如醉夢,對此暫能醒。

    278 《途中逢進士許巢》 唐·方干

    聲望去已遠,門人無不知。
    義行相識處,貧過少年時。
    妨寐夜吟苦,愛閑身達遲。
    難求似君者,我去更逢誰。

    279 《登雪竇僧家(一作書竇云禪者壁)》 唐·方干

    登寺尋盤道,人煙遠更微。
    石窗秋見海,山靄暮侵衣。
    眾木隨僧老,高泉盡日飛。
    誰能厭軒冕,來此便忘機。

    280 《贈鏡公(一作旅次錢塘)》 唐·方干

    幽獨度遙夜,夜清神更閑。
    高風吹越樹,細露濕湖山。
    月皎微吟后,鐘鳴不寐間。
    如教累簪組,此興豈相關。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