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文同的詩詞(共858首)

    761 《朱康叔郎中棄宮求母于金州因會華清宮作此詩》 宋·文同

    蟠桃實在枝,蟠桃花已飛。
    相隔五十春,一旦還相依。
    康叔視金龜,解去如糞土。
    徒步入峣關,金州取其母。

    762 《中秋月》 宋·文同

    隔林滟滟生寒浪,倚漢岧岧數亂峰。
    記得舊山曾此夕,碧巖千尺坐高松。
    望外物容澄似水,坐中秋力凜如刀。
    此身直愿乘雙翼,飛上三峰第一高。

    763 《中梁山寺》 宋·文同

    上方梯磴繞巖頭,誰就孤高更起樓。
    直望漢江三百里,一條如線下洋州。

    764 《中梁山寺》 宋·文同

    群峰南北爭嵯峨,如瀉大壑翻眾波。
    愛之欲把入圖畫,世無好手將奈何。

    765 《中梁山寺》 宋·文同

    煙巒彩翠霜林紅,層樓復閣云霧中。
    襟懷太爽睡不得,一夜滿山鈴鐸風。

    766 《中梁山寺》 宋·文同

    臺殿晻曖山嶕峣,云霞鮮明天泬寥。
    側身下望厭塵世,安得羽翼凌九宵。

    767 《正肅吳公挽詩二首》 宋·文同

    晁董文章重,夔龍德叢尊。
    簡編成故事,穹壤與長存。
    風旐飄寒陌,霜笳咽晚原。
    誰人碑有道,應不愧斯言。

    768 《正肅吳公挽詩二首》 宋·文同

    虎節歸兵日,麟符命使年。
    帝將還二府,人已哭三川。
    清議誰違者,高風自凜然。
    佳城空萬古,一壙掩寒煙。

    769 《張思孺秘校挽詩二首》 宋·文同

    人間常奉詫,張也好堂堂。
    處眾謙和甚,居官志力強。
    當時君壯健,在座我蒼浪。
    今日翻相哭,無言問彼蒼。

    770 《張思孺秘校挽詩二首》 宋·文同

    昔在天彭郡,僑居過一冬。
    感君常見訪,無日不相從。
    遠寺攜棋局,高亭把灑鐘。
    認知三載后,孤冢列新松。

    771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宋·文同

    憶在南岐日,于今十二年。
    宦途聊邂逅,賓館重留連。
    正喜謀黃峒,俄驚葬圃田。
    無由執行紼,徒爾淚如泉。

    772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宋·文同

    見說關西訃,危腸已似刀。
    撫膺成一慟,復魄遂三號。
    舊館州名桂,新居里曰蒿。
    九泉休負恨,蘭玉滿兒曹。

    773 《張道宗比部挽詩三首》 宋·文同

    學富詞章妙,才高志力強。
    帝方知可用,官欲漸難量。
    始得西原使,才終石省郎。
    念公今止此,無語問蒼蒼。

    774 《早起覽物成詠》 宋·文同

    移枕出幽幌,披衣步前楹。
    秋容草木靜,曉氣煙云輕。
    蟬噪宿露滴,雁飛朝霞明。
    塵心幸未動,聊此納余清。

    775 《夏秀才江居五題·枕流亭》 宋·文同

    愛此煙景佳,開軒故臨水。
    晴暉照寒浪,飛影動窗紙。
    倚檻見魚游,卷簾知雁起。
    憔悴笑湘累,區區詠蘭芷。

    776 《亭前高柏》 宋·文同

    石田磽磽地力燥,誰種雙柏已高大。
    長材夭矯堪巨棟,老頂索紆若層蓋。
    雪下孔翠寒不起,風中笙簧清可愛。
    菟絲幸好求女蘿,莫倚纖柔欲無賴。

    777 《天漢橋》 宋·文同

    風吹兩岸菰蒲乾,日灑一汀鳧鶩寒。
    夜深霜月照湖水,須上此橋憑畫欄。

    778 《題鶴鳴化上清宮》 宋·文同

    秘宇壓孱顏,飛梯上屈盤。
    清流抱山合,喬樹來云寒。
    地古芝英折,巖秋石乳乾。
    飚輪游底處,空自立層壇。

    779 《塘上行》 宋·文同

    寒塘漲新雨,滟滟翠波滿。
    沙晴步聲澀,風引羅帶緩。
    蒲牙妒舌利,荷葉歡心卷。
    生平玉衣夢,至此神亦誕。
    徒誦小星篇,無人覺腸斷。

    780 《送張樸翁歸盩厔》 宋·文同

    山曲水曲處,其間皆美田。
    夫君別桑梓,此地卜林泉。
    壯歲可立事,明時方尚賢。
    何當再就詔,便忍說終焉。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