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栻的詩詞(共570首)

    張栻簡介

    張栻頭像

    張栻是南宋中興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齊名,時稱“東南三賢”。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軒集》。

    141 《次韻范至能峽中見寄》 宋·張栻

    合綰絲綸對紫薇,卻捫青壁聽猿啼。
    只應許國心金石,蜀道如天亦可梯。

    142 《次韻伯承見簡探梅之什且約人日同游城東》 宋·張栻

    江湖漫浪歲年晚,雖有梅花誰寄遠。
    城中可人獨吳郎,不惜日力供往返。
    東郭枝頭玉雪明,下有清淺溪流橫。
    新春好趁花前約,莫待飄零空作惡。

    143 《次陳擇之游湖韻》 宋·張栻

    落日游魚上,青林白鳥過。
    稻香來隔岸,巖影占清波。
    招隱何年賦,尋幽此地多。
    晚涼容縱棹,聽我采菱歌。

    144 《醇叟崇道之喪未得往哭聞窀穸有期輒賦二章以》 宋·張栻

    晚歲渾無事,端居只自如。
    冰霜澆塊磊,日月老蘧篨。
    山寺留題墨,晴窗罷卷書。
    從今行岳路,忍復過公廬。

    145 《醇叟崇道之喪未得往哭聞窀穸有期輒賦二章以》 宋·張栻

    慶席親賢胄,心知道義尊。
    如何著閑處,終不近修門。
    三載成和別,微言未細論。
    人琴俱寂寞,風雨閉丘園。

    146 《淳熙乙未春予有桂林之役自湘潭往省先塋以二》 宋·張栻

    下馬步深徑,洗盞酌寒泉。
    念不踐此境,于今復三年。
    人事苦多變,泉色故依然。
    緬懷德人游,物物生春妍。

    147 《除夕登仲宣樓》 宋·張栻

    懷土昔人志,傷時此日心。
    長江霜潦凈,故國莫煙深。
    訪古多遺恨,憑欄更獨吟。
    細看前浦樹,生意已堪尋。

    148 《初夏偶書》 宋·張栻

    江潭四月熟梅天,頃刻陰晴遞變遷。
    掃地焚香清畫水,一窗修竹正森然。

    149 《城南雜詠二十首·濯清亭》 宋·張栻

    芙蓉豈不好,濯濯清漣漪。
    采之不盈把,怊悵暮忘饑。

    150 《城南雜詠二十首·詠歸橋》 宋·張栻

    四序有佳趣,今古蓋共茲。
    橋邊獨微吟,回首忘所之。

    151 《城南雜詠二十首·蘭澗》 宋·張栻

    藝蘭北澗側,澗曲風紆余。
    原言植根固,芬芳長慰予。

    152 《城南雜詠二十首·船齋》 宋·張栻

    窗低蘆葦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綸,游魚不須避。

    153 《城南雜詠二十首·采菱舟》 宋·張栻

    散策下亭阿,水清魚可數。
    卻上采菱舟,乘風過南浦。

    154 《八月既望要詳刑護漕游水東早飯碧虛遍觀霞程》 宋·張栻

    漓江即湘江,戢戢清見石。
    其東列群峰,秋色碧復碧。
    日出霧露收,草徑上逼側。
    憑欄揩望眼,已足慰疇昔。

    155 《昨過漕臺庭前茶醾盛開已而詹體仁海棠和章及》 宋·張栻

    紛紛花片逐風飛,綠幄藏春自一奇。
    不入時人紅紫眼,卻須我輩與題詩。

    156 《昨過漕臺庭前茶醾盛開已而詹體仁海棠和章及》 宋·張栻

    玉立春深雪不如,生香透骨雪應無。
    莫遣飄零雜塵土,芬芳留入碧琳腴。

    157 《自方廣過高臺》 宋·張栻

    兩寺清聞磬,群峰石作城。
    風生云影亂,猿嘯月華明。
    香火遠公社,江湖鷗鳥盟。
    是中俱不著,俯仰見平生。

    158 《重九日與賓佐登龍山》 宋·張栻

    曉風獵獵笛橫秋,澤國名山九日游。
    萬里煙云歸老眼,千年形勢接中州。
    丘原到處堪懷古,萸菊隨時豈解愁。
    此日此心誰共領,朝宗江漢自東流。

    159 《重九陪詳刑護漕東西樓之集》 宋·張栻

    獵獵西風滿角巾,登臨秋思與云平。
    山圍四野高低碧,江繞東城今古清。
    莫恨寒花未堪摘,且忻樽酒得同傾。
    政須客里頻回首,細話家山此日情。

    160 《仲冬朔日登湘南樓復用正父前韻》 宋·張栻

    歷遍江南處處山,嶠南還得倚樓看。
    化工此地無余巧,爽氣窮冬更逼欄。
    官事隨時寧解了,書盟平日未應寒。
    相逢自有論文樂,只把空杯未礙歡。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