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蜀耆英,棠陰滿三郡。開懷接兒輩,色不見喜慍。清朝貴老成,故家多黃訓。佳氣引春帆,長安天日近。
可人無俗韻,之子故清門。直節豫章后,高名唯室孫。早知文律令,還要學根原。逆旅能頻過,何妨坐達昏。
汩沒知何事,摧頹欲暮年。劍鳴悵自匣,琴弄更須弦。落落心元在,星星發可憐。與君三嘆息,不忍話前賢。
論功畏蠅虎,作計只蝸牛。松菊招元亮,江湖要子牟。間須杯問月,愁不賦登樓。從此相尋地,羊裘一釣舟。
教不貴多言,小知非大受。力久有天得,海涵耐用負。少年今白發,誰與鞭其后。詩來讀百過,君真吾畏友。
弱齡抱微尚,實恥為身謀。頗依夷惠間,不擇趙魏優。意行忘坎穽,失腳復何尤。但存斗升養,過此今無求。
歲寒松柏蒼,波動金石止。物生不自別,有時正須此。真源在極致,空談非實理。玉汝其或成,造物恩大矣。
哲人重出處,外物非所榮。鳳包不吸粟,鴻冥安可矰。早知屠羊肆,無所用三牲。儻來變儻去,不平何足鳴。
傾城事行樂,春臺日熙熙。掩關獨愁思,誰能赴幽期。故山隔湖活,浮云翳晴曦。由來武安客,豈復知魏其。
宇宙歸一概,時勢相重輕。人心太行山,我道如砥平。沈吟百年事,俛仰萬古情。五窮未可送,鬼語方嚘嚶。
一年三送君,到家能幾程。白云耿我懷,更想啼孩嬰。過門道無恙,憂端幸少平。因之慰猿鶴,無為長怨聲。
東南數十州,今惟本根地。因乃軍國須,支吾亦良費。簿書高沒人,大率非古意。先生海邦來,歷歷眼中事。
靖康建炎事,嘗聞諸公言。志士日夕心,鳴咽聲氣吞。新亭五十年,塵埃尚中原。君王大經略,夢想天河翻。
鼓聲霜曉寒,冠蓋滿街路。詔書日邊到,使君朝天去。攀車愿公留,稚耋紛無數。信哉慈父母,赤子中心慕。
儒生不知變,區區誦陳言。時人熟見之,嬉笑相排拫。江流去不返,何時復虞軒。餼羊誠無用,禮意儻可存。
六月呼清風,涼氣隔織綻。玄冬映窗隙,重繭不能御。天時迭乘除,人事多齟齬。愴焉感余懷,百年幾寒暑。
許氏南園十里間,蹉跎勝賞怯春寒。寄聲行客如回首,莫把尋常醉眼看。
一笑無言桃李場,從教遙夜斬寒香。紅梅何意敗家法,便欲從時作鬧妝。
清詩吟賞慰花神,喚起風情寂寞濱。正是參軍舊題處,須公還作一家春。
地遠天寒飽雪霜,深林依舊十分香。玉堂茅舍公休問,一種風流壓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