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路傍遙見一山居,歡喜猶如見故廬。見似故該猶自喜,如今到后喜何如。
荒墟忽見翠成堆,錯認青山入眼來。元是松林如此好,不妨歸去更勤栽。
無日無時不念歸,此心宜有鬼神知。如今已作終焉計,寄語山靈莫勒移。
欲寒還暖雨還晴,極目秋郊景色明。應是此歸天亦喜,故將風日作人情。
夾道喬松幾度春,青青黛色四時新。當時若盡荒郊種,萬頃清陰更可人。
記得年時入境來,老分閫寄懼非才。今朝遂出洪都去,笑指故山真快哉。
去年來見荷初敗,今歲歸逢菊已殘。殘菊敗荷渾似我,縱余芬馥豈堪觀。
邦人送我說殷勤,自愧初無德及民。若更躊躇不歸去,猿驚鶴怨亦愁人。
老夫非是厭洪都,正恐沉迷失故吾。縱使東湖花似錦,不如歸對小西湖。
來時似覺秋猶熱,去日忽驚秋已深。一去一來何所益,不如歸去舊園林。
東去匆匆不暫停,我于此地豈無情。只緣衰病歸心切,不憚崎嶇趁曉程。
我病只宜投紱去,君恩卻許奉祠歸。小人報國非無志,正恐叨逾觸禍機。
今日方行第一程,看來已覺此身輕。若還歸到湖山里,何啻乘云上玉清。
田宅雖無幾,琴書幸有余。不妨臨水賦,況是背山居。適意真為樂,浮名總是虛。前賢猶若此,我輩欲何如。
搔首寒窗下,荒山草樹迷。鳥聲喧晝寂,雁陣接天低。更欲開三徑,終當把一犁。此心非傲世,揣分合幽棲。
年去驚人老,坐來忘夜深。未能成一事,何敢廢發陰。燈盡添殘燭,山寒擁敗衾。幸無塵俗慮,聊遂讀書心。
久出畏人事,端來避世紛。山光閑里見,樵唱靜中聞。茗碗晴翻雪,香爐曉吐云。已應空百念,勿復嘆離群。
本是山中客,胡為作遠游。風波驚脫險,巖谷喜尋幽。紙帳寒來暖,僧蔬飽即休。百年如一夢,此外復何求。
節物隨時變,斜陽一望中。暮云重疊碧,遠樹淺深紅。菊色滋寒露,蘆花蕩晚風。一樽誰與共,獨立意無窮。
自笑謀生拙,空驚歲月除。年衰惟藉藥,發少不禁梳。盡日扃蓬戶,無人過草廬。晚來閑策杖,緩步當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