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吳芾的詩詞(共1146首)

    吳芾簡介

    吳芾頭像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781 《夜與作霖避暑南園登江月臺二首》 宋·吳芾

    坐遍遐觀淥照亭,涼飆了不到檐楹。
    更登江月還蒸郁,誰道人間夜氣清。

    782 《言老自云堂攜十六大士畫像見過與世間傳寫者》 宋·吳芾

    水旱無憂不用祈,只祈心事莫相違。
    我今衰老渾如許,惟仗神通放取歸。

    783 《言老自云堂攜十六大士畫像見過與世間傳寫者》 宋·吳芾

    禪月定中觀妙相,神奇古怪乃如斯。
    起來援筆一揮掃,驚殺人間老畫師。

    784 《挽湯丞相三首》 宋·吳芾

    吳郡為僚日,如公最妙齡。
    眾尋歸鬼錄,獨出佐王庭。
    道喪思人物,公存尚典刑。
    傷哉今亦逝,唯我老零丁。

    785 《挽湯丞相三首》 宋·吳芾

    游刃有余地,孤忠不愧天。
    兩朝資弼亮,四海賴陶甄。
    身后浮言洶,生前素履全。
    他時公論定,史筆看流傳。

    786 《挽湯丞相三首》 宋·吳芾

    平步青云上,逢辰亦盛哉。
    十年登兩地,四見入中臺。
    獨擅調元手,咸推濟世才。
    如何天不慦,一夕泰山頹。

    787 《送侄赴廷試》 宋·吳芾

    上林躍馬看騰驤,父老猶方昔日張。
    顧我兒曹殊未學,敢將蹤跡繼前芳。

    788 《送侄赴廷試》 宋·吳芾

    一第男兒未足夸,喜傳衣缽振吾家。
    大廷好上千言對,要使聲名播邇遐。

    789 《送侄赴廷試》 宋·吳芾

    昔年三榜偶聯榮,人道吾家好弟兄。
    更喜鸰原俱有子,還來雁塔再題名。
    衰宗正恐儒風墜,晚景那知好事并。
    老子已為歸去計,從今看汝奮鵬程。

    790 《送侄赴廷試》 宋·吳芾

    我是田家本業農,偶然兩世到蟾宮。
    書生天幸有如此,豈復更憂吾道窮。

    791 《送侄赴廷試》 宋·吳芾

    經術傳家幾縉紳,孫吳決策舊無人。
    上將用武方留意,汝始程能遂發身。
    佇展六韜登上第,更資三釜及偏親。
    兩科自此增雙美,何患衰宗不再振。

    792 《李倉子長按行偶成四韻奉呈》 宋·吳芾

    長年蹤跡嘆西東,此地那知得會逢。
    老去我將歸梓里,時來君合拜芝封。
    故交零落添新家,晚景衰頹減舊容。
    今日尊前休惜醉,回頭千里暮山重。

    793 《李倉子長按行偶成四韻奉呈》 宋·吳芾

    強把州麾楚水東,星軺臨按偶相逢。
    平居已是同閭里,歲晚還來托部封。
    千里江山多契闊,一樽風月且從容。
    我將投紱林泉去,拭目公歸侍九重。

    794 《哭元帥宗公澤》 宋·吳芾

    嗚呼哀哉元帥公,百世一人不易逢。
    堂堂天下想風采,心如鐵石氣如虹。
    正色立朝不顧死,半生常在謫籍中。
    真金百鏈愈不變,流水萬折歸必東。

    795 《寄題隱靜三首》 宋·吳芾

    我師一出幾何年,聞欲東歸未有緣。
    何日扶藜能過我,湖山深處共談禪。

    796 《寄題隱靜三首》 宋·吳芾

    向來連歲守江城,到處題詩滿戶庭。
    獨欠茲山一轉語,倩師與我謝山靈。

    797 《寄題隱靜三首》 宋·吳芾

    五峰雙澗舊標名,我恨當年去不成。
    卻羨個中人自在,飽看山色聽泉聲。

    798 《寄魯漕》 宋·吳芾

    四海耆英世共知,七旬強健似公稀。
    使星姑暫淹黃發,卿月還須近紫微。
    門外塤篪方合奏,庭前蘭玉更相輝。
    人生樂事誰能及,莫惜通宵壽斚飛。

    799 《和左達功春日即事二首》 宋·吳芾

    春色還如舊,吾生愧此心。
    功名嗟晼晚,時序憶追尋。
    萬國豺狼滿,重城草木深。
    西湖真賞處,空想舊登臨。

    800 《和左達功春日即事二首》 宋·吳芾

    世途雖反側,春草自萋迷。
    獨樹花仍發,何枝鵲可棲。
    犬羊終逐北,貔虎未征西。
    回首長安路,茫茫日欲低。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