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吳芾的詩詞(共1146首)

    吳芾簡介

    吳芾頭像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201 《甲子日無雨偶成》 宋·吳芾

    連歲人懷水潦憂,年登猶嘆不全收。
    夏逢甲子天無雨,預喜今年又有秋。

    202 《寄季元集》 宋·吳芾

    劍池有逸人,過我談我理。
    自謂出囂塵,知足更知止。
    高標拂煙云,雅志在山水。
    既作陶淵明,且慕赤松子。

    203 《機簡堂余里人也在方外三十年未識其面乾道己》 宋·吳芾

    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
    所恨過從少,無與同襟期。
    獨幸里巷間,高僧有二機。
    大機傳祖印,海內聲名馳。

    204 《和左達功》 宋·吳芾

    英豪何事亦顛隮,命分多應與我齊。
    尚有他功業在,未應歸去把鋤犁。

    205 《和朱文聊落解后書懷》 宋·吳芾

    先生英氣欲橫秋,唾手功名豈待求。
    共指層霄看展翼,誰知平地亦沉舟。
    簀中宰相寧嫌辱,胯下將軍未足羞。
    有志會須騰踏去,莫將富貴羨王侯。

    206 《和澤民求海棠》 宋·吳芾

    君是詩中老作家,笑將麗句換名花。
    花因詩去情非淺,詩為花來語更嘉。
    須好栽培承雨露,莫令憔悴困塵沙。
    他年爛漫如西蜀,我欲從君看綺霞。

    207 《和尹少稷席上韻》 宋·吳芾

    每恨千山隔,俄欣一日同。
    交游非比眾,人物少如公。
    正欲扶公道,端期振此風。
    不須深退避,風雨要帡幪。

    208 《和陶神釋》 宋·吳芾

    人生稟一氣,自微而至著。
    不問富與貧,不論新與故。
    自有形影初,我便相親附。
    二子既有言,我寧無一語。

    209 《和陶悲從弟仲德韻哭陳澤民》 宋·吳芾

    年來朋舊少,大半已雕零。
    人物如吾子,共謂上青冥。
    行年才五十,嘆惜負平生。
    憶子初見我,我意已先傾。

    210 《和任漕韻》 宋·吳芾

    耆英持漕節,一稔百無憂。
    心計唯豐國,文移罕到州。
    澤流千嶂雨,效見萬家秋。
    早晚趨嚴召,雍容侍冕旒。

    211 《和任漕羅溪道中韻》 宋·吳芾

    攬轡馳原隰,行行四牡驕。
    風煙方入眼,雷雨忽連宵。
    官事終期了,征途豈憚遙。
    經旬懷笑語,嗟我亦何聊。

    212 《和人見寄》 宋·吳芾

    高義如君舉世無,賢關十載會琴書。
    匆匆邊馬來時別,郁郁亂山深處居。
    天外風塵仍斷絕,人間豪杰正蕭疏。
    何時樽酒論文去,千里相思寄望舒。

    213 《和魯漕途中喜雪》 宋·吳芾

    陡覺同云翳四山,卷簾聊復望江千。
    舉頭喜見迎春雪,抱膝從教徹地寒。
    預卜豐穰知歲樂,潛消瘴癘想民安。
    一樽正欲同清賞,咫尺胡為會合難。

    214 《和董伯玉韻》 宋·吳芾

    野性軀閒晝掩扉,坐看斜日上書帷。
    不妨挾冊從吾好,亦學吹竽笑昨癡。
    鬢發星星行且老,胸襟碌碌苦亡奇。
    與君正欲論心事,又恐分攜各一涯。

    215 《和陳宗師》 宋·吳芾

    昨幸朋簪盍,還驚客袂分。
    相望千里月,獨占一溪云。
    高論無由款,新詩忽得聞。
    羨君巖穴下,清坐絕埃氛。

    216 《過許氏居》 宋·吳芾

    山崖水畔得幽居,一見令人憶故廬。
    幸有山圍并水繞,天胡不放我歸歟。

    217 《過金陵》 宋·吳芾

    當時護蹕此盤旋,倒指重來僅十年。
    決策遷都言漫切,自憐微力莫回天。

    218 《過姑蘇》 宋·吳芾

    游宦重來二十年,江山風物總依然。
    道傍民吏猶相記,獨怪吾衰雪滿顛。

    219 《癸巳歲邑中大歉三七侄捐金散谷以濟艱食因成》 宋·吳芾

    吾家謂侄非常兒,自幼讀書嘗下帷。
    平居事母盡孝道,力供子職曾無違。
    辛勤農畝三十載,頓立門戶成家肥。
    恥同流俗事驕吝,好賢樂業常怡怡。

    220 《姑溪樓》 宋·吳芾

    四面樓成已壯觀,茲樓仍更出云間。
    一條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兩岸山,是處風煙俱秀發,舊家氣象頓追還。
    公余幸此同登覽,一醉休辭酒量慳。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