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吳潛的詩詞(共573首)

    吳潛簡介

    吳潛頭像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481 《登延慶佛閣用出郊韻三首》 宋·吳潛

    東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荊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賤,相攀莫待菊茱殘。
    沙鷗點點投波沒,檐鵲聲聲帶日乾。
    美景良辰同賞樂,四并誰道古來難。

    482 《句》 宋·吳潛

    邂逅一杯酒,東風柳絮天。

    483 《句》 宋·吳潛

    粲粲黃金裾,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擬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484 《句》 宋·吳潛

    故園芳事無人管,到處梅花動客情。

    485 《句》 宋·吳潛

    可堪收拾歸屏枕,頗欲浮沈付酒杯。

    486 《和史司直韻五首》 宋·吳潛

    世閒傳假不傳真,丞相可曾城換銀。
    巷掃他家難敵富,氅披之子未為貧。
    也知東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釣雪人。
    指碔為瑤慚與寄,恨無一縷引千鈞。

    487 《和史司直韻五首》 宋·吳潛

    空中萬鶴舞盤旋,飛向西天只樹園。
    一幅繒綃包宇宙,連城珪璧委郊原。
    冰笳莫弄兩三曲,鐵甲猶聯百萬屯。
    痛癢不知惟黨二,至今浪有姓名存。

    488 《和史司直韻五首》 宋·吳潛

    滕翁只道老非才,不料窮冬雪壯哉。
    擬撥寒蔬尋早韭,試尋玉樹索寒梅。
    孤汀錯認鶿為鷺,四野偏宜牟與來。
    聞說廣鞮西北走,將軍已自播州回。

    489 《和史司直韻五首》 宋·吳潛

    疑怪虛窗徹夜明,曉看積雪與階平。
    雖知樂歲無捐瘠,尚恐祁寒有怨情。
    天地渾淪方返樸,國家霈澤正哀惸。
    區區甚愿祈三白,只怕人閒忌滿盈。

    490 《和史司直韻五首》 宋·吳潛

    南方一佛放圓光,散作閻浮檐蔔香。
    便把此花為贊祝,更將何物獻休祥。
    建中圣主平平蕩,錫福明王簡簡穰。
    共喜太平今有象,新年好上萬年觴。

    491 《幽居》 宋·吳潛

    竹院秋逾靜,柴門晝不開。
    病先攜老去,懶漸逐衰來。
    莫遣新緣結,都將舊念灰。
    川魚與云鳥,從此莫驚猜。

    492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我家碧云畔,中有最高亭。
    閱世已頭白,看山猶眼青。
    誰能環北轍,那更徙南溟。
    歸計天須許,煩占處士星。

    493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愁來只是向無何,浮圣沈賢共一波。
    若見江南煙釣侶,寄言好與曬漁蓑。

    494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小兒亦解挽公留,知有人閒第一流。
    老我相思無盡藏,臨風一日幾搔頭。

    495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酴醾萬玉吐幽香,芍藥千紅護綠裳。
    好景只供人借看,尋思百計是歸強。

    496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鵲絆晴絲柳絮乾,金沙玉李斗開顏。
    此時此景此中意,付與仙翁一餉閒。

    497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撩我歸心更欲歸,綠英已是換紅菲。
    分明不似高空鳥,無弋無矰到處飛。

    498 《和劉右司見寄六絕一律》 宋·吳潛

    老子誰知密度關,卻支筇杖訪荒園。
    故應我輩鐘情別,佳話真堪詔子孫。

    499 《西河·都會地》 宋·吳潛

    都會地。
    東南盛府堪記。
    蓬萊縹緲十洲中,雉城擁起。
    憑高一盼大江橫,遙連滄海無際。

    500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 宋·吳潛

    五鼓立中庭,疎星一二明。
    轉頭云復合,移步雨還傾。
    感召雖人事,怨咨柰物情。
    號空猶未應,隱痛痛無聲。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