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的詩詞(共573首)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221
《謁金門》 宋·吳潛
庭垂箔。
數點楊花飛落。
倚遍闌干人寂寞。
閑鋪棋一角。
客里春寒偏覺。
睡起春衫偏薄。
想得故山猿共鶴。
笑人身計錯。
222
《謁金門》 宋·吳潛
東風惡。
一片梅花吹落。
獨上小樓閑_索。
云垂天四角。
春自于人如昨。
人自于春難托。
惆悵光陰虛過卻,情懷無處著。
224
《糖多令(湖口道中)》 宋·吳潛
白鷺立孤汀。
行人長短亭。
正垂楊、芳草青青。
歲月盡拋塵土里,又隔日、是清明。
日暮碧云生。
魂傷老淚橫。
算浮生、較甚浮名。
萬事不禁雙鬢改,誰念我、此時情。
225
《踏莎行》 宋·吳潛
紅藥將殘,綠荷初展。
森森竹里閑庭院。
一爐香燼一甌茶,隔墻聽得黃鸝囀。
陌上春歸,水邊人遠。
盡將前事思量遍。
流光冉冉為誰忙,小橋佇立斜陽晚。
227
《青玉案》 宋·吳潛
黃昏先自無情緒。
更幾陣、風和雨。
閑把樓頭更點數。
挑殘燈燼,裝成香縷。
此際憑誰訴。
新詞舊曲歌還住。
欲說相思渺無處。
圍定寒爐人不語。
暗蛩啾唧,征鴻嘹唳,憔悴都如許。
229
《摸魚兒》 宋·吳潛
滿園林、瘦紅肥綠,休休春事無幾。
杜鵑喚起三更夢,窗外露澄風細。
渾不寐。
但目看、一簾夜月移花未。
230
《祝英臺近》 宋·吳潛
旋安排,新捻合,鶯谷共煙浦。
好處偏慳,一向風和雨。
今朝捱得晴明,拖條藜杖,一齊把、春光黏住。
且閑覷。
232
《解連環》 宋·吳潛
彩橈芳苑。
嗟東風夢斷,燕殘鶯懶。
謾記得、標格精神,正云漲暮天,雨荒閑館。
嫩綠殷紅,但回首、一川波暖。
236
《酹江月(梅)》 宋·吳潛
曉來窗外,正南枝初放,兩花三蕊。
千古春風頭上立,羞退秾桃繁李。
姑射神游,壽陽妝褪,色界塵都洗。
竹扉松戶,平生所寄聊耳。
238
《滿庭芳(西湖)》 宋·吳潛
春水溶溶,春山漠漠,淡煙淺罩輕籠。
危樓闌檻,掠面小東風。
又是飛花落絮,芳草暗、萬綠成叢。
閑徙倚,百年人事,都在畫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