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鼎鐘的詩詞(374首)

    321 《和鄭府判秋闈行》 宋·杜范

    秋云黃,日月忙,登選才俊收詞章。
    操觚搦翰換鐘鼎,往往冰炭交中腸。

    322 《花翁將歸婺女因為江西游有長篇留別社中次韻》 宋·杜范

    曠士隘宇宙,孰為君家山。
    逸興渺湖海,熟遣君意還。
    胡然動行色,便欲和慘顏。
    新篇寫襟素,和章就詞班。

    323 《南鄉舟中偶成》 宋·杜范

    日斜遠浦閟朱光,煙抹前山濕翠妝。
    自有著身丘壑分,故應遣我水云鄉。
    便於世上夸鐘鼎,何似田間飽稻粱。
    手把黃花相問訊,秋風不改舊時香。

    324 《挽□□》 宋·杜范

    韜光自古常難見,友道于今幸可論。
    勛業但看江左相,才名已識下邽門。
    壯哉蘭若當時志,已矣云山此日原。
    到底百年同一夢,山林鐘鼎尚何言。

    325 《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句》 宋·方回

    一峰何崢嶸,萬象翻匍匐。
    心包元氣并,影立太空獨。
    遙瞻極乾端,俯瞰際坤軸。
    飄飄凌云身,杳杳送鴻目。

    326 《次韻張文煥慵庵萬山堂即事二首》 宋·方回

    新晴鐘鼓暮樓臺,人與清空兩不埃。
    日已頓無宣子畏,云應全為退之開。
    夜涼河漢牛初渡,秋爽關山雁欲來。
    好向豐年作張主,未須松鼎煮丹胎。

    327 《題柯德陽埽塵齋》 宋·方回

    堯舜上圣姿,猶以學為事。
    矧伊匪生知,不學知不致。
    可學而不學,是謂自暴棄。
    俯首就佔畢,又患學不至。

    328 《贈刊印朱才俊》 宋·方回

    科斗何年變篆字,至秦程邈翻為隸。
    今人但習真草行,誰會六書三耦意。
    篆所最難柱與圈,學打一圈費三年。
    豈容臆決蔑師授,汩沒形象迷傍偏。

    329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330 《寄題張受益會清堂》 宋·方回

    伏生年九十,腹貯秦坑書。
    終童年十八,手擲漢關繻。
    一老一妙年,智勇夫何如。
    兩皆濟南人,稟受風氣殊。

    331 《觀食嘆》 宋·方回

    里巷有窮叟,頹屋僅四壁。
    晨出暮乃歸,升合賴筋力。
    何能致大嚼,所具但糲食。
    上以飫老妻,不以毓子息。

    332 《徐制準挽辭》 宋·方回

    紛紜鐘鼎誤公卿,孰與山林保令名。
    不共鵠袍爭舉業,早令熊轡紹詩聲。
    人間倏忽驚興廢,物外從容了死生。
    何限貂蟬無葬地,一丘風月自佳城。

    333 《寄題呂常山平章錦繡香中》 宋·方回

    修善過如修亭館,種德高于種花木。
    四時芳菲人不知,蜂猶有鼻蝶有目。
    公心一寸春萬字,好事如麻不計斛。
    將相富貴世不少,鐘鳴夜行鼎折足。

    334 《渭南考室》 宋·葛紹體

    丞郎昔躬耕,懷野壟上宅。
    東湖一棹近,南畝耦夫百。
    風交苗懷新,云鋪稼敷澤。
    疎欞翼虛堂,時焉此憩息。

    335 《夜坐》 宋·郭印

    永夜不可寐,霜風恓北窗。
    一室何所有,書帙對寒釭。
    當今苦乏才,九鼎從敵扛。
    翠華塵屢蒙,南北分大江。

    336 《送種守》 宋·郭印

    群峰逶迤來,落處如鼎峙。
    真仙鑿鹽穴,下引滄溟水。
    英氣鐘人物,衣冠何濟濟。
    古來陵陽守,賢哲多臥理。

    337 《偶成簡任肅齋教論》 宋·黃庚

    貧病交攻久廢詩,蕭然一室獨棲遲。
    酒錢已盡琴將典,瓶粟無儲鶴亦饑。
    豪杰不多陳仲舉,結交惟欠魏無知。
    簞瓢鐘鼎都休計,畢竟窮通各有時。

    338 《游謝仙巖飛霞觀巖下李參政墓》 宋·黃庚

    鬼工鑿山骨,何年驅六丁。
    飛霞邊石洞,縹緲開珠庭。
    永懷謝仙伯,坐斷山水城。
    我來事幽雅,登臨委客情。

    339 《清明日席上呈諸友》 宋·李處權

    飄零何足怪,喪亂故應宜。
    炙手寧為盛,張羅未必衰。
    篇章懷杜牧,游說鄙袁絲。
    鐘鼎山林事,胸中自有期。

    340 《謝徐獻可送款識刻》 宋·李處權

    九江使君何殷勤,千里遺我款識文。
    夏匜商鐘迄周鼎,良工模刻錙銖分。
    先秦述作知淵源,相斯不紹嗟無傳。
    歷載數千如昨日,人與寶器名俱鐫。

    * 關于鼎鐘的詩詞 描寫鼎鐘的詩詞 帶有鼎鐘的詩詞 包含鼎鐘的古詩詞(37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