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鶴鸞的詩詞(644首)

    501 《鳳凰臺》 宋·白玉蟾

    鳳去臺空事尚存,晨鐘暮鼓換罏薰。
    魚龍吞吐四海水,鸞鶴歌嘯三天云。
    花覺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將分。
    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虛一聲聞不聞。

    502 《端午述懷》 宋·白玉蟾

    方瀛山上風颼颼,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鶴飛去,萬頃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鎖寒葉暝。
    滿天白露點蒼苔,蛙市一散萬籟靜。

    503 《三級泉》 宋·白玉蟾

    緣溪深入桃花塢,紫霞隱隱幽禽語。
    九層峭壁劃春空,三級鳴泉飛暮雨。
    落日銜山紅影濕,冷云抱石蒼崖古。
    激回澗底散冰花,噴上松梢雪飄縷。

    504 《題黃庭經后》 宋·白玉蟾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鈕朱錦乃汝傳。
    子能得之可長年,黃素鎮贗完且堅。
    橫理如發約兩邊,從有赤道如朱弦。
    文居其間走玄蟻,飛云相與為終始。

    505 《次水簾洞韻》 宋·白玉蟾

    天上真珠真下垂,更無鉤箔惹塵埃。
    青鸞白鶴從教入,紫詔黃封不用來。
    夜月只為蘇鄺照,晚風端與葛黃開。
    縱饒展掛長千尺,莫掩羅浮紫翠堆。

    506 《西湖大醉走筆百韻》 宋·白玉蟾

    廼先天皇君,萬有七千祀。
    迄彼大庭時,對於葛天氏。
    邈計幾何年,是生余小子。
    上清太極公,造道窮天髓。

    507 《憶留紫元古意二首》 宋·白玉蟾

    為山莫太高,太高常苦寒。
    恩愛莫太深,太深別離難。
    黃鶴今何之,白云不復還。
    暗想紫仙堂,月照雙飛鸞。

    508 《南岳九真歌題壽寧沖和閣》 宋·白玉蟾

    笑攜魏王大瓠落,往觀洞庭張帝樂。
    醉騎八風訪廣漠,九天之上無南岳。
    我尋九貢誚冥寞,亂云深中涌樓閣。
    玉帝苦詔陳興明,雙童前吹紫鸞笙。

    509 《贊歷代天師·第二十七代諱象中字拱辰》 宋·白玉蟾

    仁皇恩賜紫衣時,方是寧馨七歲兒。
    閑把洞章歌一闋,不知鸞鶴滿天飛。

    510 《贈趙太虛畫竹石》 宋·白玉蟾

    竹魂竹魄竹精神,飛落瀟湘淇水瀕。
    千竿萬午競青翠,吹風飲露千來春。
    先生筆端自風雨,驚起竹魂無著處。
    一點水墨化成龍,龍孫飛去鵞溪住。

    511 《贈李道士謁仙行》 宋·白玉蟾

    蓬萊空夜月,琪樹不秋風。
    霜畦老芝(左瓜右瓜),煙闕多麟龍。
    靈龜不知歲,孤云杳無蹤。
    白鶴忽歸來,紫鸞鳴雝雝。

    512 《贈陳高士琴歌》 宋·白玉蟾

    昨夜西風起白蘋,從前湖海幾酸辛。
    感今懷古無限事,拄頰閑思一愴神。
    瓊窟先生鼓玉琴,一調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風黃葉為知音。

    513 《三日侍鳳光殿曲水宴應制詩》 南北朝·沈約

    光遲蕙畝。
    氣婉椒臺。
    皇心愛矣。
    帝曰游哉。

    514 《詠懷》 南北朝·庾信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
    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
    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
    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515 《和詠舞詩》 南北朝·庾信

    洞房花燭明。
    燕余雙舞輕。
    頓履隨疎節。
    低鬟逐上聲。
    步轉行初進。
    衫飄曲未成。
    鸞回鏡欲滿。
    鶴顧市應傾。
    已曾天上學。
    詎是世中生。

    516 《傷王司徒褒詩》 南北朝·庾信

    昔聞王子晉。
    輕舉逐神仙。
    謂言君積善。
    還得嗣前賢。

    517 《題仙居禪院懷舒閣》 宋·毛滂

    織水聯珠未是奇,舒王留詠奪天機。
    神光已比箕星立,文燄長依舜日暉。
    一沼蛟龍涎半積,兩檐鸞鶴勢雙飛。
    名山從此流傳永,自昔因人重發揮。

    518 《次韻子瞻送范景仁游嵩洛》 宋·蘇轍

    尋山非事役,行路不應難。
    洛浦花初滿,嵩高雪尚寒。
    平林抽凍筍,奇艷變山丹。
    節物朝朝好,肩輿步步安。

    519 《建溪十詠其八仙人洲》 宋·楊億

    寒潭吞別派,孤嶼屹中流。
    昔有驂鸞客,因名墜馬洲。
    洪波長赴海,碧樹幾經秋。
    城郭何年變,空聞鶴語愁。

    520 《寄致仁歐陽少師》 宋·曾鞏

    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
    此道推先覺,諸儒出后塵。
    忘機心皎皎,樂善意循循。

    * 關于鶴鸞的詩詞 描寫鶴鸞的詩詞 帶有鶴鸞的詩詞 包含鶴鸞的古詩詞(6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