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鶴跡的詩詞(512首)

    381 《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 明·高啟

    黃大癡,滑稽玩世人不知。
    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兒。
    平生好飲復好畫,醉后灑墨秋淋漓。
    嘗為弟子李少翁,貌得華山絕頂之天池。

    382 《月波樓詠懷》 宋·王禹偁

    郡城無大小,雉堞皆有樓。
    其間著名者,不過十數州。
    吹簫事遼敻,仙跡難尋求。
    庾公在九江,締構何風流。

    383 《投迤殿院》 宋·王禹偁

    南面修文德,東吳納土疆。
    蒼生思撫育,丹詔擇循良。
    烏府官新轉,龍頭桂舊香。
    渡江驄馬瘦,重地繡衣長。

    384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 宋·劉克莊

    陳跡分明斷簡中,才看卷首可占終。
    兵來尚恐妨恭謝,事去徒知悔夾攻。
    丞相自言芝產第,太師頻奏鶴翔空。
    如何直到宣和季,始憶元城與了翁。

    385 《訾家洲二首》 宋·劉克莊

    來訪唐時事,荒洲暮靄青。
    遍生新草棘,難認舊池亭,毀記欺無主,存祠怕有靈。
    今人輕古跡,此地少曾經。
    裴柳英靈渺莽中,鶴歸應不記遼東。

    386 《曉入東谷》 宋·文同

    振纓效王官,釋耒去鄉縣。
    十年始還此,景物覺盡變。
    東谷素所愛,乍到若創見。
    煙云引晨策,數里入蔥蒨。

    387 《題潛菴》 宋·白玉蟾

    已把功名等風絮,鶴氅星冠懶成趣。
    谷口人尋虎跡來,林間菴正猿啼處。
    好向青山白云中,參取翠竹黃花句。
    道人珍重老維摩,明日千峰萬峰去。

    388 《武夷歌》 宋·白玉蟾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云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遡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389 《旴江舟中聯句》 宋·白玉蟾

    倏忽僧千兔,尋常涸百蠡。
    眼光摩日月,足跡遍山河。
    赤壁聊化鶴,黃庭浪換鵝。
    秋聲歸欸乃,云影映婆娑。

    390 《陳綠云先生之像贊》 宋·白玉蟾

    瞻師之明,寒空片月。
    知師之心,紅爐點雪。
    聞師之德,冰清玉潔。
    見師之跡,霜炎冰熱。

    391 《燕巖行》 宋·白玉蟾

    有客來從天竺峰,渡溪恰趁一篙風。
    秋風著力送行李,吹入燕巖松竹里。
    松竹凄凄天作秋,空來空去空中浮。
    高巖萬丈聳空碧,仙翁騎鶴去無跡。

    392 《贊歷代天師·第三十一代諱時修字朝英》 宋·白玉蟾

    是個清都一散郎,凝神聚氣煉丹陽。
    片云孤鶴無蹤跡,半夜風寒萬里霜。

    393 《贈陳高士琴歌》 宋·白玉蟾

    昨夜西風起白蘋,從前湖海幾酸辛。
    感今懷古無限事,拄頰閑思一愴神。
    瓊窟先生鼓玉琴,一調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風黃葉為知音。

    394 《道士步虛詞 七》 南北朝·庾信

    道生乃太乙。
    守靜即玄根。
    中和煉九氣。
    甲子謝三元。
    居心受善水。
    教學重香園。
    鳧留報關吏。
    鶴去畫城門。
    更以忻無跡。
    還來寄絕言。

    395 《和關彥遠雪》 宋·晁補之

    春雨翻成雪,朝壚未覺炎。
    拂檐驚乍響,綴袖喜初沾。
    庭薄寧堪跡,空繁詎可瞻。
    正憐風共起,終恨雨同漸。

    396 《和毛君州宅八詠 披仙亭》 宋·蘇轍

    仙翁舊住蜀江邊,千歲歸來一鶴翩。
    城郭已非人事改,凄涼遺跡但披仙。

    397 《游泰山四首 靈巖寺》 宋·蘇轍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入門塵慮慮,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398 《中秋見月寄子瞻》 宋·蘇轍

    西風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閉門青嶂合,臥聽百步鳴飛濤。
    使君攜客登燕子,月色著人冷如水。
    筵前不設鼓與鐘,處處笛聲相應起。

    399 《陪毛君游黃仙觀》 宋·蘇轍

    李叟仙居仍近市,黃公道院亦依城。
    定應昔日山林地,未有今時雞犬聲。
    白鶴翻飛終不返,黃冠憔悴只躬耕。
    試従車騎尋遺跡,恐有居人解養生。

    400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二披仙亭》 宋·蘇轍

    仙翁舊住蜀江邊,千歲歸來一鶴翩。
    城郭已非人事改,凄涼遺跡但披仙。

    * 關于鶴跡的詩詞 描寫鶴跡的詩詞 帶有鶴跡的詩詞 包含鶴跡的古詩詞(5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