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鶴態的詩詞(141首)

    121 《謝陳伯成學士》 宋·強至

    蓬萊仙人才偉英,三世實以文章稱。
    持杯玉虹汲澗壑,奮筆金虎虓丘陵。
    開懷未嘗有表暴,出語矧復無驕矜。
    超然古人考是否,蔑爾時俗論愛憎。

    122 《題識山堂》 宋·陳造

    物之或暌九牛毛,理有適契鶴鳴皋。
    對山眩旋目無主,山靈定笑山不遭。
    廬阜姿態杳莫狀,煙容嵐影翻海濤。
    德人眼力了天巧,離朱眸睨難形逃。

    123 《呈陳崇青求娛親堂三大字》 宋·王灼

    椒柏浮觥盤列辛,今年春晚去年春。
    五侯門下正多事,九老圖中只一人。
    健筆橫飛鸞體態,單顏長煉鶴精神。
    會看天上絲綸下,衛武還朝秉國鈞。

    124 《交韻漳州鄧教授二首》 宋·李彌遜

    十年猿鶴共蕭蕭,世事驅人肯見饒。
    老態嶺云風更急,壯心爐篆日還銷。
    催科政拙民猶病,御侮才疏盜正驕。
    強拾陳言續清唱,卻慚橫槊按戎昭。

    125 《山居雜詩九十首》 宋·曹勛

    道人范子珉,隱跡朝市端。
    筆墨作峰嶺,氣象爭巑屼。
    稍變煙云態,便覺風雨寒。
    鶴舉忽沖霄,大羅得遐觀。

    126 《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 宋·胡寅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
    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127 《南閣行》 宋·魏了翁

    北城之陽有南閣,李家石林丈人作。
    上有儲皇資善顏,下有先世淳熙腳。
    前瞻平遠后闉阇,左揖蜝頤右龍鶴。
    丙丁架上書衡從,甲乙檻前石參錯。

    128 《邳州》 宋·吳潛

    荒城十載路重經,暫艤扁舟坐驛亭。
    春到梅花何處白,雪晴山色向人青。
    驚心家遠舊難寄,迎面風寒酒易醒。
    莫憶牽衣兒女態,曉猿夜鶴笑林扃。

    129 《恭和皇帝宸翰四絕句》 宋·胡仲弓

    放鶴山中訪野梅,南枝開了北枝開。
    花神不作趨時態,也待鸞輿親幸來。

    130 《冬雨即事寄趙默庵》 宋·胡仲弓

    梅尚花時便作霖,兒童造化本無心。
    保身獨鶴歸華表,啉口群鴉集禁林。
    物態盡隨時改變,天公不管世晴陰。
    絕憐西北風寒地,萬騎屯中雪正深。

    131 《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書》 當代·錢鐘書

    回首宣南足悵嗟,遠書吞咽話蟲沙。
    一方各對眉新月,何日重尋掌故花。
    秋菊春蘭應有種,杜鵑丁鶴已無家。
    當年狂態蒙存記,漸損才華益鬢華。

    132 《送惟鳳師歸四明》 宋·釋智圓

    未識鳳師面,早熟鳳師名。
    毓靈本岷峨,弱冠游神京。
    出處忌非類,交結皆名卿。
    高談駭眾聽,雅唱歸群英。

    133 《有將獨鶴行都市道上者左右奔迫野態憔悴因成》 宋·宋庠

    明心本霄漢,此路極喧埃。
    何意鳴皋罷,翻同舞市來。
    波魚憂轍涸,海鳥避風災。
    寄語昂昂質,非君羽獨摧。

    134 《次韻謝資州侯巡撫》 宋·項安世

    學道或五窮,談兵有三顧。
    人情市門朝,世態狙公暮。
    坐令直躬人,稍作折腰步。
    侯郎器如此,可使終不遇。

    135 《和林叔己詠揚守福壽林塘之韻》 宋·陳淳

    史君幽趣鐘靈臺,胸中臺畫如天開。
    居閒薄發林塘勝,根原福壽兩山來。
    石骨旁峙虎蹲踞,泉脈下繞龍瀊洄。
    高低隨巧結亭榭,收拾造化成錦堆。

    136 《和陳教》 宋·陳宓

    昔我壬子歲,辭家莆山陽。
    迎婦丞相府,調官君子鄉。
    于時公聲名,豈獨梁楚揚。
    聞者盡興起,見者齋以莊。

    137 《和柯東海潘瓜山游南園韻》 宋·陳宓

    下帷窺圃事多違,到得南園已夕暉。
    松竹不忙無世態,柳梅相逐見天機。
    仆便蕭散朝猶睡,鶴慣羈孤晚自歸。
    如此得閑堪自適,底須危處始知幾。

    138 《善友陸銓寫真請贊》 宋·釋正覺

    野云情態閒,秋山風骨瘦。
    真照也默默而靈,湛存也綿綿而壽。
    圓蒲曲木兮清白傳家,老鶴蒼松兮歲寒去就。

    139 《題王任所藏林逋索句圖》 宋·舒岳祥

    清新半樹橫枝句,冷淡暗香疏影詩。
    誰見當時苦吟態,只應童鶴在旁知。

    140 《路居士山水歌》 宋·王洋

    人年八十百慮昏,丈人耳目方聰明。
    他人到此筋力疲,丈人勝如年少時。
    老中強健閑中忙,經卷丹爐肘后方。
    金書千軸造理窟,赤城七篇談坐忘。

    * 關于鶴態的詩詞 描寫鶴態的詩詞 帶有鶴態的詩詞 包含鶴態的古詩詞(14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