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鴻黃的詩詞(900首)

    81 《送陳忠玉兼寄尹夢得黃仲通并寄季通侄五首》 宋·張嵲

    君歸多問尹夫子,疲后新詩定益工。
    鴻雁南來書不到,想應全未廢書空。

    82 《泊舟黃家渡》 宋·趙汝鐩

    溪流暴漲舟如箭,夜向深灣穩處停。
    猛虎嘯風威動壑,飛鴻過月影移汀。
    青山入夢催歸棹,白發欺人嘆暮齡。
    幸得還家玩光景,{左上四又下酉右欠}醨終日醉休醒。

    83 《遇黃先生》 宋·許月卿

    策馬水頭值此翁,恐成鴻燕嗇相逢。
    歸鞭亟指遠峰碧,握手頻看笑臉紅。
    淡月一簾清坐處,高風千載慨歌中。
    淵源自昔崇師友,吳下應憐舊阿蒙。

    84 《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句》 宋·方回

    一峰何崢嶸,萬象翻匍匐。
    心包元氣并,影立太空獨。
    遙瞻極乾端,俯瞰際坤軸。
    飄飄凌云身,杳杳送鴻目。

    85 《贈黃秀才別》 宋·李覯

    朝閨入有籍,疏遠雖見君。
    世眼不識道,貧賤無高文。
    蘭惠生同草,鴻鵠心在云。
    贈子喜別離,兒女安得聞。

    86 《尉黃巖任滿家大人先歸作詩以示恭次韻》 宋·孫應時

    瓜熟青門好去官,此身如擊欲行難。
    望隨鴻雁春風北,夢繞庭闈夜月寒。
    即是抱琴歸栗里,未能騎馬向長安。
    蕭條甘旨應無計,好在藜羹日厭餐。

    87 《借吳直軒韻別黃仲宣》 宋·楊公遠

    世路間關迥不同,生涯淡薄硯池中。
    買蓑去伴玄真子,著句來違黃石公。
    雖慰曉猿兼夜鶴,卻嗟社燕與秋鴻。
    從今雪交光云夜,乘興當思泛短篷。

    88 《次黃山中進退韻以餞》 宋·楊公遠

    會聚渾無定,云萍一樣觀。
    今朝酬俚句,明日隔重山。
    鴻便書須寄,秋期盟莫寒。
    算來無遠別,底用唱陽關。

    89 《次馬撫干韻贈黃泰之狀元》 宋·喻良能

    褎然射策向明光,紫禁春深日正長。
    風細御爐煙冉冉,天晴宮柳絮茫茫。
    玉階親奉唐虞問,彩筆濃薰班馬香。
    千佛經中名第一,鴻文端不數長楊。

    90 《十八夜得黃六秀才都下書以前中秋十三夜發》 明·王稚登

    一紙千金手自裁,片鴻遙托渡江來。
    祇應不隔嫦娥面,月里封題月里開。

    91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唐·李顯

    潤色鴻業寄賢才,——李顯
    叨居右弼愧鹽梅。
    ——李嶠
    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

    92 《相和歌辭·從軍行》 唐·喬知之

    南庭結白露,北風掃黃葉。
    此時鴻雁來,驚鳴催思妾。
    曲房理針線,平砧搗文練。
    鴛綺裁易成,龍鄉信難見。

    93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唐·劉商

    漢室將衰兮四夷不賓,動干戈兮征戰頻。
    哀哀父母生育我,見離亂兮當此辰。
    紗窗對鏡未經事,將謂珠簾能蔽身。

    94 《雜歌謠辭·步虛詞》 唐·韋渠牟

    玉簡真人降,金書道箓通。
    煙霞方蔽日,云雨已生風。
    四極威儀異,三天使命同。
    那將人世戀,不去上清宮。

    春江景色

    95 《早發成皋望河》 唐·劉孝孫

    清晨發巖邑,車馬走轘轅。
    回瞰黃河上,惝怳屢飛魂。
    鴻流遵積石,驚浪下龍門。
    仙槎不辨處,沉璧想猶存。
    遠近洲渚出,颯沓鳧雁喧。
    懷古空延佇,嘆逝將何言。

    唐詩三百首寫人愛情諷喻敘事長詩

    96 《奉和潁川公秋夜》 唐·上官儀

    泬寥空色遠,蕓黃凄序變。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
    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

    97 《和酬虢州李司法》 唐·楊炯

    唇齒標形勝,關河壯邑居。
    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鴻臚。
    君子從游宦,忘情任卷舒。
    風霜下刀筆,軒蓋擁門閭。

    98 《和酬虢州李司法》 唐·楊炯

    唇齒標形勝,關河壯邑居。
    寒山抵方伯,秋水面鴻臚。
    君子從游宦,忘情任卷舒。
    風霜下刀筆,軒蓋擁門閭。

    99 《大漠行(一作胡皓詩)》 唐·崔湜

    單于犯薊壖,驃騎略蕭邊。
    南山木葉飛下地,北海蓬根亂上天。
    科斗連營太原道,魚麗合陣武威川。

    100 《經》 唐·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 關于鴻黃的詩詞 描寫鴻黃的詩詞 帶有鴻黃的詩詞 包含鴻黃的古詩詞(90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