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鴻學的詩詞(377首)

    361 《次陳叔易太湖二十韻》 宋·李處權

    北客何來此,浮生真偶然。
    風飚從禹穴,日腳近虞淵。
    漁唱誰能問,鷗盟我不捐。
    燃犀怪可睹,擊樹訊空傳。

    362 《答推官李珪》 宋·李復

    吾族柯條茂,人稱孝子賢。
    新游思我共,舊學欲誰傳。
    每愛鸞鴻志,徒嗟犬馬年。
    青云如得路,驤首看揚鞭。

    363 《吳安老罷制舉赴安吉任》 宋·李復

    南北飛鴻跡影孤,青衫相見十年余。
    中銓簡士歸繩墨,小邑沉才謹簿書。
    游刃屠龍傳世學,飛章薦鶚待公車。
    太平藻繪須文彩,今日何人誦子虛。

    364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365 《送華仲實譯史入京》 宋·陸文圭

    蒼頡何代人,后乃有冰斯。
    智者能創物,此理不復疑。
    國朝重文字,設官如經師。
    君才實楚產,北學尤恢奇。

    366 《送陸誼齋按察》 宋·陸文圭

    使星出照三吳地,原隔馳驅遠有光。
    膺聲何如學鶯凰,狐多且莫問豺狼。
    懷金昌邑難污震,置酒清河反怒章。
    今日故人無請訖,他年鴻燕勿相忘。

    367 《將赴雪峰示圭上人》 宋·釋惟一

    上人辭我去行腳,我亦早晚行腳去。
    天涯海角或重逢,缽飯莖虀又相聚。
    自笑年登六十七,眼昏耳聵腳無力。
    觸事無能保面墻,百千追悔有何益。

    368 《暇日游逍遙臺睹南華塑像獨置一榻旁無侍衛前》 宋·蘇頌

    憶昔初讀南華篇,但愛閎辨如川源。
    沉酣漸得見真理,馳騖造化游胚渾。
    潛心四紀不知倦,間日講解時尋溫。
    其言無端極放肆,大抵順物尤連犿。

    369 《次韻簽判梁寺丞阻水見寄》 宋·蘇頌

    京府偕趨幕,彌年接坐隅。
    駑駘攀驥足,魚目混驪珠。
    風誼敦貪薄,吹噓變朽枯。
    交親齊魯衛,政事擬阿蒲。

    370 《四明山記游八十韻》 宋·孫應時

    平生抱遐尚,撫劍遠行游。
    跡謝聲利牽,心與巖壑謀。
    東征泛滄海,南驚逾丹丘。
    西登峨峨嘯,北望關隴愁。

    371 《上九江唐舍人一首五十韻》 宋·王阮

    江左承南渡,當陽控上流。
    平時稱用武,今日更防秋。
    六代規摹古,三江險厄周。
    高憑隆屏翰,下瞰握襟喉。

    372 《趙東閣奏院去國》 宋·薛嵎

    帆遠浙江風,莼鱸趣一同。
    無人持國是,舉世咎詩窮。
    身退山林重,心怡學問充。
    冥鴻離罾繳,瞬息九霄空。

    373 《挽張郴州四首》 宋·曾豐

    鴻漸南中掾,鶯喬西外丞。
    華途于此奮,厄算乃吾乘。
    妙學家傳缽,殊科世續燈。
    茲其有以死,名死實何曾。

    374 《苫廬》 宋·曾豐

    吾息乾坤之委氣,吾身父母之委蛻。
    乾坤父母不易酬,身體發膚可輕棄。
    文學恨不隨父終,視七尺軀鴻毛同。
    未容忘形禮制外,猶復假息苫廬中。

    375 《比以形字韻詩遞送張功甫直閣未報復于本韻中》 宋·曾豐

    桂隱心雖欲謝名,其如德與桂俱馨。
    研窮詩學杜為史,勘破賦家騷是經。
    豹變不容藏炳蔚,鴻飛何遽入青冥。
    淵明門下無車馬,竹杖芒鞋敢扣扃。

    376 《挽上官茂叔》 宋·曾豐

    讀書初有激,知命復何營。
    熊掌酒中趣,鴻毛身后名。
    山川揫寶氣,學校戛金聲。
    老驥隨駒逝,若為泉下情。

    377 《無題五首》 明·王稚登

    玉釵中斷兩鴛鴦,繡枕平分半海棠。
    戲擲櫻桃奩尚在,學吹楊柳笛還藏。
    紅顏夢里將為石,青鬢愁中易作霜。
    錦字消磨鴻雁絕,門前只尺是衡陽。

    * 關于鴻學的詩詞 描寫鴻學的詩詞 帶有鴻學的詩詞 包含鴻學的古詩詞(37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