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鴻學的詩詞(377首)
181
《耆英會詩》 宋·張問
槐庭二老樂堯仁,盛集高年洛水濱。
華袞具瞻雖禮絕,白頭序齒卻情親。
清閑幾席同禪院,山野巾裘似隱淪。
尊酒椒香才過節,池塘草色已催春。
183
《送侄讓還吳》 元·陳基
西風蕭蕭鴻雁鳴,行子悠悠隨旆旌。
百年衣食仰奔走,四海甲兵紛戰爭。
猥將筆札事卿相,叨備戎行陪俊英。
軍中草檄吾何有,馬上操觚汝所能。
184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185
《輕舉篇》 明·劉黃裳
幼學道術騎茅龍,咳唾吹上昆侖峰。
身輕轉訝茅龍重,角觸孔翠石鯨縱。
仗劍叱龍赤發怒,拋茅入海瑣玉樹。
別檢靈文學作云,英英足下覺氤氳。
190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維周大篆成史籀,宣圣傳經制蝌蚪。
總因倉頡見鳥跡,象形置書變來久。
李斯小篆類玉箸,鐘鼎魚蟲分眾手。
碧霄鸞鳳漫回翔,滄海蛟螭互蟠紐。
191
《讀宋太史潛溪集》 明·夏煜
混沌初刓太素斫,挺生神人斷鰲膊。
剖戟割坤奠海岳,厥俗鴻荒人未覺。
帝命圖書出河洛,奇耦生畫參伍錯。
煥乎斯文此其璞,二三啟運乘飛躍。
192
《仿杜工部同谷七歌》 明·虞淳熙
六月六日夜飛電,坐草畏風不敢扇。
我行呼妹炊蘭湯,浴弟盆中看婉孌。
長大有才實倍我,學字磨穿青鐵硯。
口絕鹽醯恥共牢,相隨南北常相見。
193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194
《芥浮閣二首》 明·鄭胤驥
東風入林閭,春事看已馥。
鏡里發方華,樽中酒初綠。
日將蕭灑意,靜與良辰逐。
最宜檐蕭蕭,偏憐晝穆穆。
196
《和陶贈羊長史》 宋·蘇軾
我非皇甫謐,門人如摯虞。
不持兩鴟酒,肯借一車書。
欲令海外士,觀經似鴻都。
結發事文史,俯仰六十喻。
197
《武昌西山(并敘)》 宋·蘇軾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198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宋·王安石
十三學得琵琶成,繡幕重重卷畫屏。
一見郎來雙眼明,勸我酤酒花前傾。
齊言此夕樂未央,豈知此聲能斷腸。
如今正南看北斗,言語傳情不如手。
低眉信手續續彈,彈看飛鴻勸胡酒。
200
《別鐘子洪》 宋·戴復古
識得潮陽鐘子洪,今人可想古人風。
文章有氣吞馀子,天地無情負此翁。
問舍求田非細事,參禪學佛見新功。
欲知別后真消息,莫惜頻書寄海鴻。
* 關于鴻學的詩詞 描寫鴻學的詩詞 帶有鴻學的詩詞 包含鴻學的古詩詞(37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