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鳴晨的詩詞(519首)

    241 《疏屋詩為曹云西作》 宋·邵桂子

    草菜可食,總名曰疏。
    品題有圃,樹藝有書。
    衡縱町畦,周繞屋廬。
    繚以樊垣,經父溝渠。

    242 《書壁四韻》 宋·沈長卿

    約客探名勝,停辀得所欣。
    山寒多做雨,洞古不收云。
    夜宿聽鳴麂,晨炊摘野芹。
    黃冠尤喜事,添炷石爐熏。

    243 《詠史》 兩漢·班固

    三王德彌薄。
    惟后用肉刑。
    太蒼令有罪。
    就遞長安城。

    244 《雜詠十首》 宋·方鳳

    瑞世鳳鳴陽,司晨雞鳴丑。
    呶呶取人憎,亂蟬合緘口。

    245 《三月三日期黃許二山人游覽不至因寄》 明·張羽

    曜靈無停機,四序互相更。
    唯有暮春節,在昔重其名。
    姬旦城洛邑,多士方來并。
    羽觴隨流波,逸語存遺聲。

    246 《蔡州三首》 宋·孔武仲

    愁云昏昏掩六月,電光霍霍盤四隅。
    淮西一雨三書夜,長瀾積潦無處無。
    試登高樓望四野,平田渺渺成江湖。
    山源奔溢來處遠,晨朝又報高丈余。

    247 《寶林寺二首》 宋·宋日隆

    年來試凋邑,如僧住破庵。
    頗識眾因果,寧忍事嗔貪。
    晨飧雖不飽,夜夢卻自安。
    緬懷百里內,何異一室間。

    248 《湖山紀游》 宋·王執禮

    吳山東南秀,蔥郁盤帝城。
    西湖據其趾,御氣通波心。
    余膏被草木,蔚眼皆欣榮。
    □晨天宇穆,惠風汎初晴。

    249 《秋日雜興二首》 宋·謝雋伯

    西風運金氣,萬籟含商聲。
    寒蛩亦何為,微音最凄清。
    幽人倦長夜,拊枕難為情。
    朱門沸歌鐘,醉臥鴛鴦屏。
    晨雞喚不醒,況乃聞蛩鳴。
    蛩聲自酸棲,賴有幽人聽。

    250 《題東山》 宋·俞烈

    文會得吾黨,凈居清書長。
    平生愛山僻,暇日聊徜徉。
    風流謝康樂,肥遯計亦良。
    鐘鼎成淹留,江湖晚相望。

    251 《為侍郎徐公邦憲賦》 宋·張淏

    五花麟駒籋飛云,鳴珂敲月曙色分。
    晨光炯炯照玉勒,華風熠熠生衡門。
    磊磊落落萬人英,氣射斗牛貫九精。
    筆扛龍文百斛鼎,鯨呿鰲擲風雨驚。

    252 《化成巖》 宋·趙善堅

    低帽白蕉衫,跨馬北巖路。
    為我撤炎歊,時有清風度。
    投策躡游屐,捫蘿窮幽趣。
    怪石鳴瘦筇,狹徑窘危步。

    253 《山行二絕》 宋·趙希玣

    侵晨命仆起隨行,滴滴流泉聒耳鳴。
    遙望君家何處是,白云溪上小橋橫。

    254 《過大浪灘》 宋·鄭克已

    急浪吹飛雪,鳴稿破曉灘。
    異鄉人易老,行路古來難。
    玉露晨初濕,天河夜不乾。
    飄流雙鬢白,未有一枝安。

    255 《德興開化道中三首》 元·吳師道

    春晨氣澄穆,雜卉香滿路。
    百舌鳴高林,墟煙淡如霧。
    農夫啟門出,在野各有務。
    行人獨何為,憧憧自來去。

    256 《德興開化道中三首》 元·吳師道

    宿云逗疏雨,睒睒吐晨旭。
    晴光動千花,霞雪眩川谷。
    白鷴戲深叢,黃鳥鳴灌木。
    俯仰竟忘疲,歷此溪百曲。

    257 《福山庵》 元·黃清老

    晨光海上來,云氣升萬壑。
    雞鳴落花中,殘鐘度城郭。
    庵僧戴星出,我自飯藜藿。
    寧知天地心,但有山水樂。

    258 《發齊門》 元·顧瑛

    東方晨星如月明,舟人捩舵聽雞鳴。
    自憐不合輕為客,莫厭秋風攪樹聲。

    259 《灤陽道中》 元·陳秀民

    晨出建德門,暮宿居庸關。
    風鳴何蕭蕭,月出何團團。
    短轅駐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吳越人,二年客幽燕。

    260 《田間雜詠(六首)》 明·樊阜

    嘉樹蔭衡門,鳴鳩遍村墅。
    薄言農務興,力作無男女。
    晨爨煙未起,驅牛理田圃。
    茲時若宴嬉,爭得好禾黍?清曉聞雨過,春流漲溪渚。
    小兒學把犁,小女亦能杵。
    生理勿嫌微,浮榮非我取。
    ¤

    * 關于鳴晨的詩詞 描寫鳴晨的詩詞 帶有鳴晨的詩詞 包含鳴晨的古詩詞(51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