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魯經的詩詞(312首)
161
《上執政四十韻》 元·雅琥
圣主飛龍日,求賢似拾珍。
典謨皆故老,登用必元臣。
日月當黃道,風云擁紫宸。
華封歸帝力,壽域囿吾民。
162
《篆冢歌(有序)》 元·錢惟善
包羲卦畫龜龍出,頡俑造書鬼夜泣。
俯觀鳥獸迒蹄跡,依類象形文字立。
以迄五代咸東封,改易殊體靡有同。
周官保氏教國子,六書大義開群蒙。
165
《楸子樹》 明·郭登
窗前新栽楸子樹,去歲移自東君家。
根深土凍重莫致,挽以兩犍載一車。
方經旬日即蓓蕾,秋深結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氣耳,來歲未必能芬葩。
166
《甲辰正元奉命南郊看牲》 明·倪岳
漏轉重城夜不扃,兩街高炬燭青冥。
影連貔虎麈隨路,香拂犧牲月滿庭。
已信卜郊嗤魯史,卻看在滌重周經。
明朝復命紅云殿,鵠立金門候曙星。
167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維周大篆成史籀,宣圣傳經制蝌蚪。
總因倉頡見鳥跡,象形置書變來久。
李斯小篆類玉箸,鐘鼎魚蟲分眾手。
碧霄鸞鳳漫回翔,滄海蛟螭互蟠紐。
168
《留別張孟兼》 明·吳植
故人昔隱仙華山,高臥白云終日閑。
我攜清都綠玉杖,相與嘯傲煙霞間。
一朝忽被征書起,姓名直入明光里。
清時冠帶圜橋門,濟濟橫經臨璧水。
169
《雜詩(二首)》 明·徐威
自古天道公,可怨在不言。
日月諱明明,雨露諱欣欣。
霜雪諱慘慘,雷電諱焞々。
唐虞暨周孔,雖作不諱人。
170
《隩敘》 明·于嘉
興寄隨年短,尸居度日長。
廚供大阮酒,爐炷小宗香。
倦涉英雄記,勤披服食方。
敝精玄尚白,凋干紫移黃。
171
《望海二首》 明·俞安期
湯谷遙看接漢津,浮槎真可犯星辰。
天窮島客西開戶,水闊鮫人下結鄰。
異鳥避風曾祀魯,神鞭驅石想經秦。
桑田那接蓬萊上,翠輦東南總浪巡。
172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175
《石鼓》 宋·蘇軾
冬十二月歲辛丑,我初従政見魯叟。
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
176
《送程建用》 宋·蘇軾
先生本舌耕,文字浩千頃。
空倉付公子,坐待發苕穎。
十年困新說,兒女爭捕影。
鑿垣種蒿蓬,嘉谷誰復省。
177
《安期生?并引?》 宋·蘇軾
安期生,世知其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齊人安期生,生嘗以策干項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
予每讀此,未嘗不廢書而嘆,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誰為之。
故意戰國之士,如魯連、虞卿,皆得道者歟?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嘗干重瞳子,不見隆準公。
178
《代書答梁先》 宋·蘇軾
此身與世真悠悠,蒼顏華發誰汝留。
強名太守古徐州,忘歸不如楚沐猴。
魯人豈獨不知丘,蹸藉夫子無罪尤。
異哉梁子清而修,不遠千里従我游。
179
《安期生》 宋·蘇軾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嘗干重瞳子,不見隆準公。
應如魯仲連,抵掌吐長虹。
難堪踞床洗,寧挹扛鼎雄。
180
《呂與叔學士挽詞》 宋·蘇軾
言中謀猷行中經,關西人物數清英。
欲過叔度留終日,未識魯山空此生。
論議凋零三益友,功名分付二難兄。
老來尚有憂時嘆,此涕無従何處傾。
* 關于魯經的詩詞 描寫魯經的詩詞 帶有魯經的詩詞 包含魯經的古詩詞(3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