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魏闕明的詩詞(87首)

    41 《北山移文哨遍》 宋·王安中

    嵩少為仕宦捷徑者,讀而羞之,是足為勇退者之鼓吹。
    陽翟蔡侯原道,恬于仕進。
    其內呂夫人有林下風。
    相與營歸歟之計而未果,則囑予以此文度曲,且朝夕使家童歌之,亦可想見泉石之勝。

    42 《摸魚兒(為趙_窩壽)》 宋·張榘

    猛思量、B674窩初度,魯云呈瑞時節。
    平山楊柳蒼茫外,猶是鄉關明月。
    春漏泄。
    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發。

    43 《行香子(疊韻)》 宋·劉辰翁

    海水成塵。
    河水無銀。
    恨幽明、我與公分。
    青山獨往,回首傷神。

    44 《摸魚兒·猛思量》 宋·張榘

    猛思量、孄窩初度,魯云呈瑞時節。
    平山楊柳蒼茫外,猶是鄉關明月。
    春漏泄。
    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發。

    45 《觀龍歌》 宋·宋真宗

    四靈之長惟虬龍,虬龍變化故難同。
    三茅福地群仙宅,靈物潛形在此中。
    池內仙人馴擾得,至今隱現誰能測。
    乘云蠢動獨標奇,行雨嘉生皆荷力。

    46 《鎮東行送湯丞相帥紹興》 宋·范成大

    吳波鱗鱗越山紫,鎮東旌旆東風里。
    前驅傳道相君來,一夜監湖春漲起。
    監湖如監涵空明,相君出處如湖清。
    十年勛業泰山重,五鼎富貴浮云輕。

    47 《迎赦呈王志夫李德孺師伯渾》 宋·陸游

    平明置騎傳詔函,帝意欲與東皇參。
    青城回仗國人喜,金雞銜赦天恩覃。
    吾君愛民靡不到,黃紙字密如吳蠶。
    紀元故事極用九,圣政盡美方登三。

    48 《送昌言宿州》 宋·司馬光

    煒燁符離守,中流簇鼓旂。
    柳陰濃不斷,舟勢激如飛。
    魏闕行歸奏,承明祗暫違。
    星軺晨夕度,尺素勿令稀。

    49 《寄宋次道中道》 宋·梅堯臣

    再來魏闕下,舊友無一人。
    或為美官去,或為泉下塵。
    晚節相知者,操節許松筠。
    目世常山公,伯仲文學均。

    50 《送岷山楊道士游廬山》 宋·鄭獬

    獨鶴志萬里,不肯安故林。
    排翮下岷山,浩蕩窮幽尋。
    初來識京師,魏闕郁蕭森。
    講書勤萬乘,賜服照華簪。

    51 《呂丞相生日》 宋·吳芾

    日躔析木當良月,辰象煌煌森羅列。
    勿驚昴宿下天來,果向明時作人杰。
    巍巍德望冠簪纓,魯國真儒獨擅名。
    五百年來世希有,端為社稷萬人生。

    52 《和寺丞叔賜對親奉玉音敘及家世韻》 宋·李洪

    心存魏闕江湖遠,歸覲重瞳日月明。
    遙憶五倫思一見,豈詢宣室鬼神情。

    53 《至日宿藍田驛感舊》 宋·李洪

    至日天涯感慨同,曾陪鴛鷺大明宮。
    催班別殿春雷繞,駐輦蓬萊曉日紅。
    聳聽鳴鞘馳魏闕,歡傳放仗醉新豐。
    誰知獨木荒村里,扇影爐煙入夢中。

    54 《魏華甫鶴山書院》 宋·葉適

    蒼崖有頂我為廬,日君月妃崖十趨。
    梳風洗雨耳目醒,玉帝詔許瞻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點六籍開凡愚。
    曾經秦禍多散闕,鄭箋毛傳悲紛如。

    55 《題江湖偉觀》 宋·劉黻

    柳殘荷老客凄涼,獨對西風立上方。
    萬井人煙環魏闕,千年王氣到錢塘。
    湖澄古塔明寒嶼,江遠歸舟動夕陽。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贏得鬢毛霜。

    56 《上史魏公壽三首》 宋·孫應時

    清都絳闕拱慈皇,鶴駕雞鳴起未央。
    父子至情如一日,國家慶事冠前王。
    公功實作風云舊,帝學于今日月光。
    天壽兩宮千萬歲,端留元老贊明昌。

    57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58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59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60 《報孫會宗書》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 關于魏闕明的詩詞 描寫魏闕明的詩詞 帶有魏闕明的詩詞 包含魏闕明的古詩詞(8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