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跡的詩詞(1561首)
701
《常熟致道觀七星檜》 明·黃云
琴川古跡得縱觀,七檜象斗羅仙壇。
真人手植自梁代,燧人之火不及鉆。
成形成象兩昭應,斟酌元氣其無端。
陰敷古殿覆玉座,星宮瞻天肅圣顏。
703
《江山萬里圖》 明·方孝孺
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
704
《贈鄒葆光道士》 宋·曹仙家
羅浮道士真仙子,躍出樊籠求不死。
冰壺皎潔水鑒清,洞然表里無塵滓。
叱咤雷霆發指端,馘邪役鬼篆飛丹。
朝吞露氣松窗暖,夜禮星辰玉簡寒。
705
《東野故居》 宋·陳必復
先生高隱地,遺跡尚堪尋。
出郭只疑近,入村還覺深。
秋光淡平野,暝色帶遙吟。
幾度祠邊過,詩成不敢吟。
706
《武夷山》 宋·陳觀
郵亭立溪端,上有石鼓字。
回顧溪水中,石鼓安所置。
移舟激清流,前山郁蒼翠。
一曲遽停橈,尋真步幽邃。
708
《題仙都山》 宋·陳若拙
發地便擎天,根盤數畝煙。
化工成突兀,轍跡似雕鐫。
峭拔殊無倚,孤高眾莫肩。
軒轅從此去,知復幾千年。
709
《游龍隱巖》 宋·陳叔信
幾年鱗甲蟄清淵,一旦飛騰石自穿。
遺跡漫存離舊隱,定應銜雨去朝天。
洞口巖高著數椽,秋鈴聽法護金仙。
騰身一躍天池后,云霧于今尚滃然。
710
《仙都山》 宋·丁宣
世上洞天三十六,縉云第二十九區。
古木參天架云屋,總真靈跡號仙都。
獨峰壁立三千尺,凌空聳翠屹然孤。
仰瞻絕頂煙嵐際,曾開菡萏名鼎湖。
711
《安濟橋》 宋·杜德源
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
云吐月輪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東。
休夸世俗遺仙跡,自古神丁役此工。
712
《憶東山》 宋·杜思恭
上山月正高,下山月已黑。
謝公風流遠,抵掌恨陳跡。
揪枰一局笑未闌,捷書喜報收河山。
我今念此幾廢食,諸公都作新亭泣。
715
《回龍院》 宋·范令聞
柏在去弗宿,萬安退而止。
見幾懲貫高,噬臍嬖妃子。
畏避雖同途,興亡乃異軌。
江邊招提小,樓閣半傾圮。
716
《誡兒侄八百字》 宋·范質
去上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
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
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
717
《晨晦》 明·方氏
終朝無所見,茫茫煙霧侵。
白日不相照,何況他人心。
枯梅依古壁,寒鳥度高岑。
靜坐孤窗中,幽響成哀吟。
春水一已平,楊柳一已深。
故物無遺跡,蕭條風入林。
718
《右軍祠堂》 宋·高祖之
一麾東晉守,八體入神書。
墨水傳遺跡,蘭亭表舊居。
掛冠高興逸,坦腹舊床虛。
峻嶺崇山景,依然想似初。
719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720
《贈夢英大師》 宋·郭從義
云水僧來說我師,換鵝書札轉高奇。
揮毫傳下千年字,貞石曾留幾處碑。
混俗市廛人莫測,和光蹤跡鶴應知。
蓮花結社須容我,不似陶潛愛濕卮。
* 關于高跡的詩詞 描寫高跡的詩詞 帶有高跡的詩詞 包含高跡的古詩詞(156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