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行僧的詩詞(384首)
361
《東庵上方》 宋·趙蕃
地瘠不宜行,山寒多種松。
路窮千折險,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來僧不語,日暮自鳴鐘。
362
《宿翠山》 宋·鄭清之
箯輿十里見青嶄,行盡松陰得翠巖。
萬壑聲中清磬出,一峰高處白云緘。
茶新煮鼎作魚沫,僧有可人能塵談。
自覺靈山緣境熟,佛禪重問后三三。
363
《題陳待制湖樓》 宋·徐照
天游觀妙化,人世事皆輕。
沆瀣藏仙境,津涯截海城。
一身潛汗漫,品類仰高明。
有道行藏小,無心視聽精。
365
《梅口遣興》 宋·蘇泂
屏跡甘衡陋,馳書捷置郵。
擊匏成潦倒,行李當嬉游。
偶往無前約,明知不自由。
米鹽嗔婦問,書劍惜兒留。
367
《宣妙寺偶成》 宋·衛宗武
孤寺蕭然寄碧岑,塵無半點到僧門。
風傳鐘鼓萬家縣,山繞犁鋤十里村。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達納乾坤。
此行梅月孤良覿,雨打寒林晚復昏。
369
《題河沙寺西崖》 宋·姚勉
河沙古寺臨江干,山如蜿蜒翠龍蟠。
入門雙石踞虎豹,排云萬竹森瑯玕。
山中有景開屏面,路入西崖羊角轉。
一湖橫陳白于銀,一溪西來凈如練。
370
《倚樓》 宋·胡仲弓
樓高天一握,山入白云根。
寺在牛鳴地,人行犬吠村。
晴窗薰野馬,寒木下孤猿。
吟罷月初上,詩僧來扣門。
371
《保叔塔》 宋·董嗣杲
咸平曾有募緣僧,遍走街坊負叔稱。
定力一堅無外想,窣波七極可中興。
愚夫春日燒冥{上竹下奄},道者昏時炙梵燈。
只怪青龍行雨過,煙云偏護最高層。
372
《元日雪》 宋·王铚
布和舊重王正月,佳祥元日初逢雪。
飄入椒觴氣更蘇,積滿玉蒲水已怯。
歲歷今才第一行,三百六十完未缺。
故使重窺混沌時,太素山川始融結。
373
《憶京山大陽寺》 宋·張嵲
往歲曾游大陽寺,倚天樓殿碧參差。
明安庵迥峰蠻古,楊廣城高逕路危。
滿壑松聲僧定處,一堂秋雨客談時。
如今細想經行地,三復遺詩血淚垂。
374
《游靈巖寺》 宋·張嵲
吳王避暑地,西施採香路。
陵谷隅未移,山川尚如故。
遺宮俱泯滅,輪奐乃僧戶。
梵放想遺轉,考槃疑簨簴。
375
《贈古崖復上人游》 宋·艾性夫
高僧如云不受縛,烏藤五尺陪行腳。
幾年陳跡旋磨牛,一日橫空出籠鶴。
江山悠遠天宇闊,眼力窮時吟吻渴。
含新嚥秀入清脾,蔬筍敢污甘露缽。
376
《次韻文蔚約梅上人來訪》 宋·方回
慚非限客鄭當時,猥荷高人不見遺。
頓悟可能參佛理,淡交誰是喜僧詩。
過從未許泥行數,屬和多因險韻遲。
彼此緘滕各收拾,他年開卷兩相知。
379
《戲謝漕食豆粥》 宋·李復
石泉清甘出山麓,瓦釜貯泉烹豆粥。
太行苦霧朝塞門,相與持杯煖寒腹。
集仙學士著繡衣,瑞節前驅光照玉。
入境風生三十州,高廩臨邊溢紅粟。
* 關于高行僧的詩詞 描寫高行僧的詩詞 帶有高行僧的詩詞 包含高行僧的古詩詞(38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