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節照的詩詞(267首)
42
《挽故知容州朝請陶公》 宋·危彪
世態紛紛等觸蠻,惟公打透利名關。
八州不作士衡夢,三徑謾為元亮還。
苦淡平生安北巷,孤高一節照西山。
想應精爽難埋沒,只在青松白石間。
43
《贈林粹》 宋·許應龍
元是清都紫府仙,出為名世應半千。
發矢兩科俱中的,英名煊赫斗橫天。
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風煥。
沙陽之政寬而明,吏不忍欺民不玩。
45
《次韻高蓼》 宋·洪咨夔
隰葒照眼似舡窗,只欠沙頭野鴨雙。
花引穟垂丹作佩,葉扶節起翠為幢。
婦收滋味歸羹鼎,兒挹馨香赴酒缸。
老我為渠牽午夢,白蘋風冷釣煙江。
48
《再用前韻奉寄》 宋·吳芾
向來雖著侍臣冠,憂國曾無一日歡。
正色立朝從古少,犯顏論事似君難。
思賢會見重相得,樂圣何妨且自寬。
回首高風誰復繼,凜然名節照人寒。
49
《挽張直講》 宋·王之望
早歲英聲已絕塵,暮年高節更殊倫。
絳帷久擅詩書樂,朱邸頻釃酒醴醇。
不許功名書竹帛,祗將文行照簪紳。
鄉鄰若欲存遣范,祭社端宜配古今。
50
《水調歌頭 壽時相》 元·王惲
佩蘭近佳節,高第照神州。
西山致有爽氣,天際翠眉修。
釀作碧霄清露,暗滿庭前細菊,香淡一簾秋。
春酒未容瀉,壽席已風流。
51
《水龍吟 壽陳節齋》 元·王惲
倚天望漢臺高,騫騰便到煙霄上。
一時殊遇,風云儷景,元龍豪爽。
剛斷冰清,風流卻有,東山雅量。
道十年京洛,棠陰遺愛,人如醉,春風釀。
53
《挽王郎中五首》 宋·陳淳
暮景孤高節,巖巖挺歲寒。
松姿標雪嶺,玉質照冰盤。
一介應無取,纖毫不可干。
老成視前輩,宜作典刑看。
54
《和孫節推寄羅發運》 宋·蘇頌
一瓢賢巷僻如山,十部文移日滿前。
輟得間時常命駕,和來新什已盈編。
交游莫逆心相照,出處雖殊道兩全。
能使清風激頹俗,世情誰得議高堅。
55
《弦歌堂》 宋·王洋
曹務日以渾,令君心自清。
散彼愁歡氣,化作難愉聲。
歡愉何所寄,寄此弦歌鳴。
歌如珠累累,弦以桐鏗鏗。
56
《為周提宮題尚友堂》 宋·喻良能
先生高節昭流俗,未應名宦能羈束。
歸來卜筑傍泉石,灑落軒楹照山谷。
外羅君子六千人,中有插架三萬軸。
我嘗一日坐其間,至今清興猶堪掬。
57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60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 關于高節照的詩詞 描寫高節照的詩詞 帶有高節照的詩詞 包含高節照的古詩詞(26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