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高科的詩詞(382首)

    61 《昆山呂正之三男子連中神童科蓋奇事也次嚴別》 宋·葉衡

    三秀標姿穎不凡,姓名聯列紫微間。
    已知鳳穴梧棲穩,誰謂鵬程云路艱。
    孔釋當年親抱送,由莊逸駕定追攀。
    發揮更有文章伯,高壓淮南大小山。

    62 《送陳舜俞制科東歸》 宋·王安石

    諸賢發策未央宮,獨得菑川一老翁。
    曲學暮年終漢相,高談平日漫周公。
    君今壯歲收科第,我欲它時看事功。
    聞說慨然真有意,贈行聊似古人風。

    63 《寄上高李令懷道》 宋·黃庭堅

    李侯湖海士,瓜葛附婚友。
    平生各轉蓬,未曾接樽酒。
    寄聲維勞勤,江路常永久。
    節物居然秋,蛻蟲悲高柳。

    64 《贈高子勉四首》 宋·黃庭堅

    張侯海內長句,晁子廟中雅歌。
    高郎少加筆力,我知三杰同科。

    65 《送高集中赴漳浦宰》 宋·張元干

    三年烏石僧房居,忍饑待次真臞儒。
    有意載酒問奇字,無事閉門抄異書。
    一行作吏去漳水,斂版趨廊參刺史。
    胸中豪氣半銷磨,銷覺風波生眼底。

    66 《壽高內翰》 宋·汪莘

    璞玉渾金表裹同,心知言動有陰功。
    一門人杰成龍種,三世科名各繼宮。
    華蓋共瞻天座北,勾陳長扈帝垣中。
    野人只待秋風起,去向西湖作釣翁。

    67 《孟童中異科而還來訪余於行都賜第輒贈以詩》 宋·鄭清之

    在昔昌黎公,序贈張童子。
    獨出超等夷,芳名駕青史。
    君門藹世勛,夐軼四平李。
    宗社方同休,彪炳見孩稚。

    68 《淳熙乙未登科是夏再中教官得綠紹興府教授秋》 宋·項安世

    五星高會記當年,笑語喧江夜不眠。
    今日江頭看獨往,人生聚散亦堪憐。

    69 《高風臺歌》 宋·項安世

    臺之高不知其幾仞兮,但見燕雀仰視如冥鴻。
    風之來不知其幾里兮,但見南海北海聲逢逢。
    我時醉臥洞庭之北巴山東,耳邊澒洞呼洶怖殺儂。
    起來欠伸拍鴻蒙,問誰作此狡獪變化驚盲聾,

    70 《送黃子高常熟教授》 宋·陸文圭

    儒科一廢四十年,甲寅詔下初與賢。
    難窗夜半同起舞,竟鑲祖先生著鞭。
    去乘錄駬首燕路,歸騎赤鯉游琴川。
    川中穎有古文學,子游故里今依然。

    71 《送兵部兄出守高安》 宋·釋文珦

    君是甲科人,文章已立身。
    遠邦迎父母,天闕動星辰。
    行愛三冬日,到為千里春。
    如將致吾后,先要惜期民。

    72 《熙寧以后祀高禖六首》 隋代·佚名

    昔帝高辛,先禖筆祀。
    爰揆仲陽,式祈嘉祉。
    陳之科牲,授以弓矢。
    敷祐皇宗,施于孫子。

    73 《熙寧以后祀高禖六首》 隋代·佚名

    昔帝高辛,先禖筆祀。
    爰揆仲陽,式祈嘉祉。
    陳之科牲,授以弓矢。
    敷祐皇宗,施于孫子。

    74 《帝京篇十首》 唐·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
    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75 《疇昔篇》 唐·駱賓王

    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
    既托寰中賞,方承膝下歡。
    遨游灞水曲,風月洛城端。
    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寫景送別友情

    76 《感遇詩三十八首》 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77 《陪盧明府泛舟回作》 唐·孟浩然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興多。
    鹢舟隨雁泊,江火共星羅。
    已救田家旱,仍醫俗化訛。
    文章推后輩,風雅激頹波。
    高岸迷陵谷,新聲滿棹歌。
    猶憐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78 《陪盧明府泛舟回作》 唐·孟浩然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興多。
    鹢舟隨雁泊,江火共星羅。
    已救田家旱,仍醫俗化訛。
    文章推后輩,風雅激頹波。
    高岸迷陵谷,新聲滿棹歌。
    猶憐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重陽節登高飲酒典故

    79 《上留田行》 唐·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墳何崢嶸。
    積此萬古恨,春草不復生。
    悲風四邊來,腸斷白楊聲。
    借問誰家地,埋沒蒿里塋。

    樂府諷刺

    80 《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箓,臨別留贈》 唐·李白

    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
    安陵蓋夫子,十歲與天通。
    懸河與微言,談論安可窮。
    能令二千石,撫背驚神聰。

    思鄉

    * 關于高科的詩詞 描寫高科的詩詞 帶有高科的詩詞 包含高科的古詩詞(3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