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高游目的詩詞(501首)

    81 《次韻子瞻游甘露寺》 宋·蘇轍

    去國日已遠,涉江歲將闌。
    東南富山水,跬步留清歡。
    遷延廢行邁,忽忘身在官。
    清晨涉甘露,乘高棄征鞍。

    82 《遠游篇》 宋·曹勛

    少年重意氣,辭家遠行游。
    高談蔑卿相,峻節凌九秋。
    仗劍謁明主,挾策干諸侯。
    眾目寶康瓠,明月難暗投。

    83 《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84 《暇日邀王天任諸公游南坡天任有詩因次韻》 宋·虞儔

    梅黃收宿雨,山綠呈層巔。
    高軒蔭修竹,朱檻俯流泉。
    雅致軼天外,俗物無眼前。
    笑人聲利場,蛾眉競爭妍。

    85 《桃川山中用陳蘇舊韻示周游》 宋·趙蕃

    仙人之為仙,終古莫盡世。
    頗笑區中人,沄沄逐川逝。
    念將與之游,端恐吾道廢。
    如為千里行,數步輒一憩。

    86 《和廬山高韻》 宋·王柏

    北山之北幾千古兮,崷嵐層嶂數百疊,巋然橫枕乎浙江。
    歷潛岳石磴綿延而上,是為山橋之絕景兮,驚霆噴雪終歲聲擊撞。

    87 《九日和陶》 宋·黎廷瑞

    開門見秋山,忻然如故交。
    煙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
    茲游忽自念,誰與為登高。
    目涉已千仞,神游還九霄。

    88 《游東林寺》 宋·董嗣杲

    廬山白云擁,絕似兜羅綿。
    覆得丑好盡,何啻萬萬千。
    東林香爐峰,生在寺門前。
    山陰土脈潤,草木鳴秋妍。

    89 《次韻吳襄陽寄示游楚山詩》 宋·項安世

    漢江南北何縈紆,千山萬山肩相扶。
    中間偉然一丈夫,峴山之楚鹿門蘇。
    我行一舍到蘇嶺,憶與許子同奔趨。
    楚山只在城南隅,一月不到何其迂。

    90 《游岳麓寺三首》 宋·張嵲

    平生耳里湘西寺,此日真成叩梵宮。
    地闢晉朝多勝概,人師支遁有高風。
    身游大士毗耶境,目盡湘東返照中。
    佳處未能頻駐屣,此行尋勝亦匆匆。

    91 《從劉待制游中梁山寺》 宋·張嵲

    樓閣高低跨碧空,鱗鱗群樹亞山風。
    滄江東去流天外,秦岫西來繞漢中。
    野曠自然傷遠目,天高聊復送飛鴻。
    登臨不起河山念,今日中原有謝公。

    92 《次韻會真堂呈景高士》 宋·方回

    夜臥月一枕,晨漱泉一盞。
    期人世未識,廬阜乃具眼。
    片影下岷峨,辟谷謝堂產。
    何樹不可巢,老鶴以意柬。

    93 《鄭倅是歲七月同游和余韻復和酬之》 宋·孫應時

    高人遺世紛,山水好常酷。
    監州當暑來,風露勞櫛沐。
    千里生清涼,萬象入睞矚。
    公余事幽討,駕言訪容谷。

    94 《游武夷》 宋·楊時

    函關崎嵚走秦鹿,天下并逐爭群雄。
    抉云翻空鰲足折,黔黎竄伏如寒蛩。
    武夷山深水清泚,避世猶有高人蹤。
    龍泓東注海波涌,玉女翠擁秋云松。

    95 《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 唐·劉憲

    驪阜鎮皇都,鑾游眺八區。
    原隰旌門里,風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樹似星榆。
    從臣詞賦末,濫得上天衢。

    96 《游灞陵山》 唐·嚴維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97 《張郎中籍遠寄長句開緘之日已及新秋因舉目前仰酬高韻》 唐·劉禹錫

    南宮詞客寄新篇,清似湘靈促柱弦。
    京邑舊游勞夢想,歷陽秋色正澄鮮。
    云銜日腳成山雨,風駕潮頭入渚田。
    對此獨吟還獨酌,知音不見思愴然。

    98 《大云寺二十韻》 唐·元稹

    地勝宜臺殿,山晴離垢氛。
    現身千佛國,護世四王軍。
    碧耀高樓瓦,赪飛半壁文。
    鶴林縈古道,雁塔沒歸云。

    99 《和盧贊府游紀國道場》 唐·慧凈

    日光通漢室,星彩晦周朝。
    法城從此構,香閣本岧峣.
    株盤仰承露,剎鳳俯摩霄。
    落照侵虛牖,長虹拖跨橋。
    高才暫騁目,云藻隨飄飖.欲追千里驥,終是謝連鑣。

    典故寫人

    100 《新荷葉(再題傅巖叟悠然閣)》 宋·辛棄疾

    種豆南山,零落一頃為萁。
    幾晚淵明,也吟草盛苗稀。
    風流劃地,向尊前、采菊題詩。
    悠然忽見,此山正繞東籬。

    * 關于高游目的詩詞 描寫高游目的詩詞 帶有高游目的詩詞 包含高游目的古詩詞(501首)
    chengrenyouxi